崔雋 鄭豪
10月1日這一天,華克放早上9點就坐在電視機前,全程觀看了新中國70周年國慶閱兵和聯歡慶祝活動的直播,后來又看了兩遍回放。“我當時心里對父親華明之、母親沈安娜說:‘此情此景,想必如你們所愿。你們一定會感到非常欣慰!”
這是華克放第三次接受《環球人物》記者的采訪。認識這么多年,79歲的她面對我們,始終只有一個身份——“紅色特工”沈安娜之女。所以人們很少知道,她也在國家安全系統工作了一輩子,真正是初心相續,母女兩代只做一件事。
安全工作的職業習慣深深烙在華克放身上。她嚴謹,并且幾近苛刻,為父母整理的回憶錄,每段文字、每張圖片都要嚴格審校;她敏銳,采訪團隊呼啦啦涌進來,她放眼一掃,就幫記者找到了光線最好的拍攝角度;她干練,陪同人員的問候、記者的提問,幾種聲音圍上來,她穩穩坐著,三言兩語,諸事熨帖。
采訪在會客室里進行。這里四面墻掛滿了一家人的大小照片,像一座紅色時光博物館,或者,像一出諜戰劇的片頭。定格的影像如同索引,帶著我們穿過70年的歲月,回到了隱蔽戰線出生入死的英雄身邊。
“我呀,還是想從這張照片說起。”華克放側身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父親華明之和母親沈安娜在天安門的合影。1999年,沈安娜和華明之受到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觀禮慶典,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
“那天他們很激動,回家后心情都難以平復。”華克放記得,母親講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早期的理想實現了。”華克放當即接過這句話,請母親詳細講述了早年的事——

沈安娜 1915年出生于江蘇泰興,1935年打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任速記,為中共搜集情報。1938年至1949年,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作速記員,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為我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蘇泰興的一個書香門第。在她生活成長的20世紀30年代,國內各派政治勢力纏斗,內戰連綿,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遠東上空籠罩著世界大戰的陰霾。1932年,沈安娜為支持二姐沈伊娜反抗封建家庭包辦婚姻,和她一起來到上海。后來沈安娜結識了從事秘密情報工作的中共黨員華明之。他們經常閱讀《共產黨宣言》《生活》《新生》等書刊。沈安娜感到必須要通過革命才能改變現狀,而要改變整個中國,就必須依靠中國共產黨。這是她的革命初心。

1948年,沈安娜(臺上右二)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會議上做速記。講話者為蔣介石。
1934年冬,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決定到沈安娜就讀的炳勛中文速記學校招錄速記員。中央特科領導王學文告訴沈安娜,現在共產黨需要一名打入反動政權內部,收集情報的工作人員,希望她能承擔這個工作。經過考試,1935年1月,沈安娜被正式錄用為浙江省政府秘書處議事科速記員。不久,經過王學文的批準,沈安娜正式成為中央特科的一員。“我母親后來說,革命是她必然的選擇,而從事情報工作卻帶有偶然性。”華克放說。
剛接觸情報工作時,憑借正派的為人和過硬的速記功底,沈安娜得到了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的信任。1938年,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商議,決定利用朱家驊的關系,派沈安娜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不久,沈安娜經朱引介成為國民黨特別黨員,在中央黨部擔任速記員。
此時,沈安娜和華明之已是夫婦,沈安娜負責取得文件、速記稿等情報。華明之負責整編、濃縮、密寫、密藏和傳遞,這對“夫妻情報組”攜手戰斗,合作默契。
1939年1月,國民黨舉行五屆五中全會。在全會小型軍事會議上,國民黨精心策劃消滅共產黨的新陰謀,并炮制反動文件。這些都由沈安娜記錄好,傳到了延安。
1946年3月1日,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召開。不久,蔣介石連續兩次召開最高軍事會議,策劃在半年內擊潰八路軍、新四軍主力。這些我黨最需要的預警性戰略部署情報,都被沈安娜用速記符號記錄了下來,由華明之交給我黨情報負責人吳克堅,迅速把情報送到了延安中共最高決策層。周恩來對這一時期的重要情報,給予了“迅速、準確”四字口頭嘉獎。
不久,蔣介石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在那段日子里,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高層決策會議上講到一些絕密問題時,會突然示意:“下面的話不要記。”這時,全場人員都要停筆。“蔣介石不讓記的講話,都是最高機密,更需記下匯報給黨組織。”沈安娜把蔣介石的講話記在心里,回去再偷偷記錄下來。
“用現在年輕人的語言講,在我父母心中,周恩來是他們的‘男神,鄧穎超大姐是我母親心中的‘女神,他們的教導是管一輩子的。”華克放講到這里笑了起來。

2019年7月,沈安娜女兒華克放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左圖:沈安娜使用的速記符號。右圖:沈安娜抄寫的國民黨文件。
1938年,重慶處于國共合作抗日的氛圍中,大批青年奔赴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據地。身在死氣沉沉的國民黨機關,滿腔熱血的沈安娜也萌生了去延安的想法。
一天夜里,一位年輕人敲開了沈安娜家的門。他告訴沈安娜:“八辦的領導要和你談話,你跟我走。”沈安娜跟著年輕人來到曾家巖的一座樓房。進屋后才發現,原來要見她的人是周恩來和鄧穎超。“我母親記得那會兒周恩來留著板寸頭,有一股銳氣。”華克放說。
當時周恩來單刀直入:“我聽說你想到延安去,是嗎?”沈安娜回答:“是啊,我要到延安去革命!去一年可以嗎?”周恩來笑著說:“小沈,你去一天都不行。”他接著說:“如果你去了延安,我們就不可能得到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的草稿,也就得不出應對國民黨的辦法了。”沈安娜聽完,對自己的不成熟感到懊悔。鄧穎超語重心長地插了一句:“安娜,你要甘當無名英雄!”這句話讓沈安娜記了一輩子。
再見周恩來和鄧穎超,已是8年后。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中共代表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前來參會。“那天,我母親特意穿上了8年前見周恩來、鄧穎超時穿過的旗袍,她想表達‘我還在堅守崗位!”周恩來進場后,朝我母親眨了眨眼,這是在打招呼。
會議期間,沈安娜拿著紀念冊走到周恩來面前,請他題詞。“寫什么呢?”周恩來笑著說。接著他提筆寫下了一句話:“沈琬女士:致力于中國婦女解放事業。周恩來。”沈安娜細細回味這句題詞,婦女要想解放,須先實現民族和人民解放。這是周恩來在鼓勵她:要繼續做好情報工作,最終才能迎來解放。
1949年5月26日,上海解放。清晨,華克放跟著華明之出門,看到那些年輕的解放軍抱著槍睡在街道上,沒有稻草,也沒有鋪蓋。“我爸爸當時說了兩句話:‘我們勝利了!我們匯合了!”她不解,勝利了她懂,匯合了是什么意思?“結果我抬頭就看見父親落下淚來。”
長大后,華克放理解了“匯合”——“地上”與“地下”終于匯合,他們再也不用掩飾忠誠和熱愛,可以正大光明地為建設新中國奮斗了。1949年5月1日,中共中央情報部通電嘉獎了吳克堅領導下的情報系統工作人員,其中就包括沈安娜和華明之。
回顧那段潛伏歲月,華克放覺得,父母二人之所以能夠出色完成情報任務,數次化險為夷,靠的是赤誠的革命理想,還有他們對彼此不渝的愛護和信任。
1934年,沈安娜剛擔任浙江省政府速記員時,黨組織決定讓華明之來往于上海和杭州之間,負責情報傳遞。兩人時常在西湖邊碰頭,閑暇時學習哼唱《畢業歌》和《義勇軍進行曲》。救亡歌曲在年輕人心中掀起巨浪,同時也讓感情逐漸升溫。1935年,經王學文批準,沈安娜和華明之在上海舉行了婚禮。
2002年,年屆九十高齡的華明之因病長期住院。往事從記憶中消失,唯有唱過的革命歌曲還記憶猶新。“《畢業歌》是他們的戀愛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們的革命之歌。相濡以沫70年,有歌為證。”華克放說。
1989年10月8日,全國婦聯舉辦百對金婚佳侶活動,華明之、沈安娜夫婦入選。華克放向記者展示了當時的金婚證書。證書里還夾著一份華明之手抄的、由周恩來鄧穎超夫婦提出來的“八互”,即夫妻需要互愛、互敬、互勉、互慰、互讓、互諒、互助、互學。
這些年,華克放是父母故事的講述者,她想讓更多年輕人知道,老一輩人有這樣的理想和愛情。采訪臨近尾聲,華克放盯著手中的金婚證書看了一會兒,對記者說:“這份證書我不想捐贈出來,我只想好好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