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南方春訊:廣東改革文學論

2019-11-26 10:43:23李海燕
江漢論壇 2019年4期
關鍵詞:改革

李海燕

改革開放后廣東迅速崛起的社會現實給作家帶來強烈刺激,他們直接感受到改革開放的突出成就與劇烈變化,體會到廣東變革的時代精神與文化傳統,以緊跟時代步伐的態度繪制了一幅幅現代化與城市化的改革風云圖,從而使廣東改革題材創作在全國文壇獨樹一幟,成為廣東文學突出的標識。從新時期初期陳國凱的工廠系列、呂雷的南海油田系列,到劉西鴻的《你不可改變我》,章以武、黃錦鴻的《雅馬哈魚檔》,再到新世紀陳國凱的《大風起兮》,呂雷的《大江沉重》,彭名燕、孫向學的《嶺南煙云》等,我們可以感受到廣東40年來在政治經濟制度、價值觀念、社會形態、生活形態等方面的巨大變革,廣東在他們的筆下被賦予了強烈的時代氣息和變革精神。

一、改革的先鋒:從新舊之爭到現代性質疑

眾所周知,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運動是一場自上而下以“現代化”為名的“宏大敘事”,作家們對改革題材熱衷的實質是對民族現代化的渴望與夢想。廣東作家孔捷生、陳國凱、呂雷、何卓瓊等人以強烈的時代緊迫感和高度的責任意識對正在行進和變化中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進行了多方位的展現:孔捷生、陳國凱致力于新時代工人生活狀態和文化觀念的轉變,呂雷、何卓瓊關注中國傳統企業邁向現代化、全球化進程中的矛盾與困境,章以武、黃錦鴻的《雅馬哈魚檔》引領了“個體戶文學”創作潮流,錢石昌、歐偉雄的《商界》表現極具南國都市意味的商業改革大潮……新時期初期的廣東作家們以滿腔激情書寫著南中國大地由傳統到現代的變革之歌,給文壇帶來了南方的改革春訊。

所謂“改革”,一般指革除舊觀點舊力量,倡導新文化新思想新制度。《漢語大詞典》將“改革”界定為“變革,更新。現常指改變舊制度、舊事物”①。《現代漢語詞典》則認為“改革”是“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②。很明顯,“改革”必然會涉及到新舊之爭。對于轉型期的中國而言,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新舊之爭更是尖銳劇烈。鄧小平認為新時期改革具有強烈的革命性,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③新時期改革文學既敏銳感受到時代的改革訴求,又及時把握住改革大潮有關新舊之爭的本質內涵,將改革進程中不同思想、觀念與價值的較量爭斗全面地呈現了出來。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首開“改革/反改革”的斗爭模式,隨后的改革文學也莫不沿著這一模式發展。在廣東,呂雷的南海油田系列可謂權力斗爭式改革小說的典型代表。他的《火紅的云霞》 《炫目的海區》 《海響》等作品均形象再現了轉型時期改革與保守兩種對立勢力的矛盾沖突。陳國凱、何卓瓊等人亦慣于在小說中設置改革與反改革兩大對立陣營,新舊之間的沖突與斗爭被他們演繹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的滔天巨浪將舊與新、傳統與現代、鄉村與城市、中國與西方等眾多二元對立的話題帶到人們面前,也同時帶來驚奇、向往、惶恐、失望等各種現代性體驗。誠如馬歇爾·伯曼所說,現代性“將我們所有的人都倒進了一個不斷崩潰與更新、斗爭與沖突、模棱兩可與痛苦的大漩渦”。④但新時期之初改革文學的現代性話語卻常常傳達出一種堅定的理念:現代化改革勢在必行,雖不可避免各種矛盾與斗爭,但最終會走向現代化,實現國家與民眾的現代化夢想。《喬廠長上任記》中喬光樸使岌岌可危的電機廠煥發出新面貌,《新星》里李向南對顧榮的斗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三千萬》中丁猛始終保持著破舊立新的勇氣與信心,《禍起蕭墻》中傅連山堅持不懈的改革熱情令對手嘆服。廣東新時期之初改革小說同樣表現出一種線性歷史發展觀,改革者們大多對現代化懷著強烈渴望。他們認為現代性是民族國家的拯救工具,現代化改革則是中國歷史前進的方向,自己的改革行為必將推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火紅的云霞》中,梁霄成功打贏了“南化下馬”狙擊戰,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四化’的刀刃上”;《炫目的海區》里,在羅文岳和陸燁的合力推動下,龍穴海區的中外合資有條不紊地進行;《總工程師的日常生活》中許融頂住人情壓力,撤掉庸才廠長,重用技術專家,順利完成電業公司的現代轉換……但是,雖然改革在精英人物的引導下常有一個良好的結局或美好的展望,可改革者卻往往陷于悲劇性處境:梁霄克服情感羈絆完成了工廠的順利轉型,但他本人卻“落荒而逃”,被更上層權力部門打發到山區小縣;羅文岳、陸燁等人均面臨著家人的不滿和權力身份的喪失。改革者悲劇情境的設置不僅使改革文學避免了簡單的理想化和概念化色彩,使改革表現出凝重與艱難的一面,而且將傳統與現代的各種羈絆展現在讀者面前,加深了作品的道德憂患感和現代人文意識。

與天津、北京等地早期改革文學大多遵循斗爭模式不同,廣東的早期改革文本并不太注重工廠或企業改制中改革與反改革的矛盾糾葛,對流行于文壇的“現代化”領導權爭奪話題亦無多大興趣,他們更傾向通過日常世俗生活表現改革進程中時代的脈搏跳動與人們的心理情感變化。孔捷生的《普通女工》通過開鉆床、數木盤、帶孩子、忙家務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瑣事塑造了一個腳踏實地、勤勞樸實,努力追求自我與社會現代化的城市小市民何嬋的形象。對何嬋而言,她的生活由做工和帶孩子兩大部分組成。做工,她認真投入,力求零次品。帶孩子,她希望兒子能有個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為孩子傾力付出。何嬋認真踏實的生活態度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改變了居住環境、改善了家人關系,而她個人也在充實堅韌的日常生活中認識并提高了自我。孔捷生以日常題材寫主旋律作品的手法在廣東文壇頗為常見,陳國凱早期改革小說亦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工廠姑娘》中,阿香們在惡劣的日常工作環境下萌生起技術革命的強烈意愿。雖然他們的改革方案遭到官僚主義者們的反對與否定,但他們巧妙設計了一場由書記、廠長們親身上石灰的勞動場面,最終如愿以償地促使技革方案成功上馬。

日常務實是嶺南民眾生存的主要形態,嶺南文化也逐漸發展成以日常性為標志的軟性文化。廣東作家們以日常敘事展改革風云手法的普遍性應用使新時期初廣東改革文學顯現出與眾不同的面貌,而現代性質疑的率先出現更昭示著廣東改革與廣東文學的先鋒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謂“現代性”是從社會學角度而言,它是社會全面現代化要達成的目標,是“科學技術進步、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帶來的全面經濟社會變化的產物”⑤,即“社會現代性”或“啟蒙現代性”。而“現代性質疑”則指向文化(美學)領域內的現代化批判與反思,它是對啟蒙現代性的斷然拒絕與強烈否定,即我們常說的“審美現代性”。在廣東改革文學中,陳國凱的工廠系列首開審美現代性批判之先河。當內地還糾結于新舊觀念之爭時,先行一步的廣東已出現了欲望泛濫所致的各種現代性危機:廠領導為了出國玩樂而反對技術革新,寧愿花費一大筆外匯進口設備;香港混混用金錢開道順利取得營業執照,堂而皇之地走私販賣商品;廣州馬仔用不法手段謀取暴利;文藝青年借自由之名玩弄女性……陳國凱敏銳感受到廣東改革開放進程中劇烈的社會變化、復雜的社會矛盾、不斷出現的社會缺失,將這些問題融入到嶺南民眾的瑣碎生活與情感糾結中,既超越了新時期改革小說的斗爭模式,又表現出強烈的現代性反思傾向。

《雅馬哈魚檔》 《商界》等作品的多元現代性表述同樣突出。它們擺脫早期工業題材的局限,將目光投向商業領域,表現極具南國都市意味的商業改革大潮,反映市場經濟發展對人們思想、生活、人際關系等領域的變化,探討現代化變革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與個人問題,并力圖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說,呂雷的宏大敘事主要著力于改革之爭,陳國凱等人的日常生活敘事多關注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塑造,《雅馬哈魚檔》 《商界》等商改作品則關注于經濟理性在1980年代的初步顯現。所謂“經濟理性主義”,“是指以交換邏輯為基本存在邏輯,以經濟行為為基本的存在形式,建立在貨幣哲學存在基礎之上的以收益最大化為指歸的經濟思想體系。”⑥作為新時期最早表現城市個體經濟、反映個體經營者生存狀態的作品,《雅馬哈魚檔》引領了“個體戶文學”創作潮流,改編的同名電影于1984年上映后在全國引起轟動,并成為廣東改革開放的第一張名片。當古老的帝都與昔日的“東方巴黎”仍沉浸在歷史創傷記憶與迷惘彷徨之中時,南方的街邊仔(女)們已打開魚檔,歡欣鼓舞地走向改革新天地。小說的先鋒之處在于它首次著力于個人追求財富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傳達了新時期初期人們對物質現代化的向往與渴求。但經濟理性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個人物質富足、主體解放的同時,它還會誘使個人欲望無限膨脹而至個體“自我萎縮”。作者意識到經濟理性的這一弊端,對阿龍、魚仔們以不當手段獲取不義之財的行為給予了批判和否定,并要求都市青年在“發財致富”的同時堅守正義和道德,以現代價值理性和道德觀來規約極度張揚的經濟理性,在“如何賺錢”的主題之外,又強調了“如何做人”這一話題,啟蒙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兩種話語在《雅馬哈魚檔》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二、時代進行曲:現實的記錄與歷史的反思

從文學思潮的角度來看,改革文學自1985年后因“尋根文學”“現代派小說”等文學潮流的影響而走向衰落,“文化因素的發掘,使創作的理性增強,也使作品的思想容量加大。而結果是,改革作為創作題材的重要性減弱,使得‘改革小說’作為一種創作潮流成為歷史。”⑦但作為一種題材的創作,改革主題在1985年后仍然存在,改革開拓精神依然長存。1990年代以來,上海作家轉向了集體懷舊,北京作家沉迷于欲望書寫,廣東作家卻更關注正在行進中的社會現實。他們直面社會,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記錄下改革的足跡,捕捉不斷深化的改革給人們帶來的持續變化,在時代精神的召喚下創作出一系列深受讀者好評的改革小說。如《神仙·老虎·狗》(程賢章)、《世紀貴族》 (彭名燕)、《嶺南煙云》 (彭名燕、孫向學)、《告別殘冬》 (鄒月照)、《虹霓》 (余松巖)、《大風起兮》 (陳國凱)、《大江沉重》 (呂雷、趙洪)、《藍藍的大亞灣》 (何卓瓊)、《終結于2005》(展鋒)、《那兒》 (曹征路) 等。這些作品或記錄某一歷史時段的改革現實,或全景式呈現恢弘的改革歷程,生機蓬勃的南中國改革進程就這樣呈現在讀者面前。

“文章合為時而著”,變革的時代呼喚變革的文學,作為現代性書寫重要組成部分的改革文學,其核心內涵是“改革開拓精神”,1990年代以來的廣東改革文學一如既往地洋溢著改革激情,表達著人們對于現代化的集體渴望。《大風起兮》全景式地呈現了深圳工業區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改革歷程,方辛們在變革激情的引領下將一個荒蕪的海邊小漁村發展成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大都市。《世紀貴族》繪制了一幅國有企業從苦創基業到挺進國際市場的改革畫卷。原本平凡普通的于松濤、黎少榮們在時代感召下以一股生命激情成長為世紀貴族,追求著現代化新生之路。《神仙·老虎·狗》深刻地反映了粵北改革風云與客家生活場景,被時代大潮裹挾的牛皋以積極樂觀的變革意識開啟粵北山城的改革征程。《大江沉重》敘寫了改革家鄺建童、施之銳們以敢闖敢為的冒險精神帶領山區小縣走向城市化的變革征程。《紅蓮白蓮》中擁有新觀念新技術的馬馳騁、楊燕芳等時代新人們憑靠充沛的青春激情將落后小鎮建設成現代化大都市。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雖參照西方,但并不是西方模式的沿用和照搬,特殊的歷史形態與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現代化改革根本沒有多少經驗可循。作為改革前沿陣地的廣東,更是摸著石頭過河,是激情與理想激勵著他們在艱難險阻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從而在中國南方成功地打造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圈。廣東作家們敏銳地把握住南中國這一時代精神與地方魅力,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激情的改革之域。

90年代的廣東改革文學同樣延續了80年代的日常敘事風格。雖然此時的改革文本多為宏大的主旋律作品,但浸染了嶺南務實世俗之風的廣東作家更傾向于以普通人的日常瑣事、世俗糾紛來呈現劇烈變化的南中國。《大江沉重》將特區改革置于社會生活場景與世俗情感糾葛中加以呈現,既通過辦酒會、穿衣服、吃飯、買賣樓花等城市日常生活瑣事傳達改革開放的宏大主題,又以夫妻、情人、同事等情感糾葛建構起特區改革的宏大框架:因不滿妻子以肉體交易換取自己的政治前途,鄺建童自愿到滄寧縣擔任書記;因鐘情于縣長施之銳,港商謝穎儀回鄉投資;鄺施二人的關系也不再是以往改革文學的二元對立模式,而是攜手并肩、惺惺相惜的互利互助。《世紀貴族》則是以錯綜復雜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展現特區企業的改革史,《告別殘冬》以魯家二子一女的家庭與情感生活來揭示1990年代都市改革眾生相,《那兒》更突出工廠改制過程中工人的困窘生活,《終結于2005》以姬姓家族的日常生活變化反映農村的城市化……南中國改革書寫在作家們日常世俗的生活敘事中變得生動多彩,南中國亦煥發出強烈的世俗風味和生活氣息。

如果說1980年代的改革文學多注重當下與日常,宏大的歷史意識與全球意識則是90年代改革文學的突出之處。1990年代以來,隨著上海浦東的開發和國家經濟重心北移政策的推行,長三角強勁崛起,急遽趕超珠三角,迅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面對著長三角咄咄逼人的經濟發展態勢,再兼有素來的政治邊緣、文化沙漠的身份焦慮,廣東的失落感和危機感日益強烈,作家們紛紛以“重返”的姿態書寫廣東驚心動魄的改革發展史,搜尋改革之初各城市的魅力與激情,試圖在歷史、現實與未來之間建立某種聯系,為社會與人們建構改革之城的身份認同,從而緩解廣東人們的心理焦慮。《世紀貴族》 《大風起兮》分別從不同角度書寫了深圳特區波瀾起伏的改革歷程,《大江沉重》 《紅蓮白蓮》展示了珠三角小城鎮20多年的工業化歷史,《終結于2005》對珠三角鄉村的城市化進程進行了歷史性觀照,《告別殘冬》對1990年代南國都市在改革大潮下呈現的各種復雜現象進行了廣泛描寫,《那兒》借小舅朱衛國的命運悲劇表現了南國都市的國企改革史……廣東改革文學因全面呈現南國都市風云變幻的改革歷程而表現出明顯的凝重感與歷史感。但廣東改革史的建構并不同于對“老上海”神話的迷戀,而以“正在行進著的歷史”將歷史與現實連通起來,顯現出改革身份認同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全球化意識的增強可謂廣東改革文學的另一特征。與1980年代改革文學多將目光局限在國內經濟技術觀念的破舊立新不同,90年代的改革文學更關注全球化進程中的城市變遷。《大風起兮》中,深圳的改革開放一開始便由粵港合力進行,第一個工業區的開創隊伍主要由頗具國際眼光的駐港代表和港人組成,他們采用現代最新觀念,沖破現行管理體制,在特區全面推行工程招標、干部聘任、住房商品化等改革方案,從而使特區在短短幾年間實現了思想的解放與經濟的騰飛。《大江沉重》中,珠三角小城滄寧的經濟改革與毗鄰的國際發達城市香港有著密切關聯。作家一開始便對兩地進行了鮮明對照,在強烈的反差刺激下,鄺建童決意借鑒香港經驗,從香港招徠建設資金:他一方面到香港招商引資,向謝氏集團敞開門戶;另一方面大膽闖蕩香港炒賣樓花。雖然鄺的舉措帶有很大的冒險性,但他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行為最終使滄寧產生巨大改變。《世紀貴族》中,特區改革者在招商引資的同時更注重企業的國際化拓展,如建立與美國企業的貿易往來,鯨吞香港公司,加盟西方大型企業等,改革者的一系列行為莫不展示著中國現代企業已崛起于世界之林。《終結于2005》里永新村的城市化發展也離不開香港資本的大量滲透。《藍藍的大亞灣》更是典型的全球化敘事。作品主要講述了大亞灣核電站的誕生史,展示了現代高科技企業創建過程中各國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的碰撞與沖突,而公司從最初的單純引進西方技術到整體接納西方管理系統及工作人員的行為更是傳達了作者希望整合西方優勢資源為“我”所用的全球化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作家們對現代化、全球化帶來的衰頹景象亦懷有警醒,他們敏銳地發現廣東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日益陷入貧富分化、價值崩潰、精神迷失等破碎紛亂的后現代場景。《大風起兮》里方辛遺憾地看到新創立的工業區已涌動著一股錢欲與權欲的腐敗暗流,《告別殘冬》里充斥著感情沖突、官場傾軋、利益追逐等各種欲望紛爭,《世紀貴族》中事業成功后的于松濤顯露出獨斷專橫與自私狹隘的一面,《終結于2005》中大伯們既欣喜于城市化帶來的富裕,更憂心于現代化對傳統文化、鄉村精神和土地的破壞與遺棄。執著人文關懷的廣東作家們對金錢唯上、權力尋租、文化同質等現代社會危機產生深深憂慮,道德回望與文化回歸往往成為他們的救贖之途。他們或直接將改革者們塑造成大公無私、堅持正義、勇于獻身的時代英雄;或表現出強烈的道德批判意識;或流露出鮮明的懷舊情緒與鄉土情結。煩擾于現代困境的廣東作家們終以關注現在、回望過去的姿態超越了純粹的全球主義與地方主義,從而做到全球與本土的更好融合與平衡。

三、獨特的歷史景觀:南方精神與時代弄潮兒

地域文化對文學的影響至關重要,它既直接介入生活,又影響著文學創作主體的精神狀態與思維方式,制約著他們的創作風格和審美追求。廣東改革文學深植于嶺南文化的土壤里,嶺南獨特的人文環境與地理精神品格塑造了廣東改革文學與眾不同的面孔。與其他地域相比,廣東改革文學延續時間長、反映現實面廣、表現問題深、創作隊伍龐大,既能及時把握時代脈搏的跳動,又能全景式呈現改革開放歷程,南方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契合更使廣東改革文學呈現出獨有的魅力。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創新求變、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無疑是廣東先行一步取得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是南方精神的精髓所在。梁啟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中曾評論嶺南人,“言語異,風習異,性質異,故其頗有獨立之思,有進取之志。”⑧李權時等人亦認為,嶺南文化是一種“非正統、非規范性的世俗文化”⑨。嶺南人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和冒險意識。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嶺南形成了海洋文化與農業文化相結合的特點,它不僅承傳了百越文化,也深受中原漢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嶺南文化一開始便顯示出與中原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面孔。中原文化以儒為本,講究“中庸之道”,嶺南文化則遠儒近商,尊崇冒險與創新。其創新求變意識在嶺南歷史中隨處可見,近代以來更是屢屢表現出引領潮流的先鋒訴求,涌現了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孫中山等一大批叱咤風云的精英人物。嶺南人的這種勇于創新、獨領潮流的變革精神以歷史積淀與文化記憶的方式傳承并延續了下來,新時期廣東再次以領頭羊身份率先開始了中國現代化與城市化進程,創新精神與時代意識重新煥發出炫目的光彩。深圳、珠海、廣州等經濟特區與開放城市在各個領域奏響改革開放的號角,以“超前的”觀念與行為走在全國前列,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先鋒城市。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瞬息萬變的現實生活、新舊更迭的復雜場景給廣東作家們造就了得天獨厚的文學資源,他們秉承嶺南文化的先鋒傳統,發揚敢為天下先的冒險精神,用手中之筆奏響了南中國改革的華麗樂章,塑造了一個個致力于改革創新的時代弄潮兒形象。

“卡里斯瑪型”的社會精英一般身處企業、公司或工廠的管理階層,具有普通人缺乏的特殊力量或品質。如《商界》中的廖祖泉、《告別殘冬》中的司徒伯倫、《世紀貴族》中的于松濤等均為現代企業家,《大江沉重》《大風起兮》 《紅蓮白蓮》中的鄺建童、施之銳、方辛、馬馳騁們則是地方行政官員。而無論哪一類,他們均有著實施改革措施的權力,也較普通民眾更早感受到國家意志和時代要求。但他們并不是毫無目的地施行改革權威,相反他們均富有開拓創新精神,擁有現代經營理念和管理才能,在他們有條不紊又屢見奇招的改革中,城市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廖祖泉的中外合資大酒店奠基了,于松濤的集團公司組建了,鄺建童的小縣城百業興旺,方辛的大龍灣工業區日漸繁榮……

但廖祖泉們與充分理想化的喬光樸、李向南們仍有較大的區別。為迎合時代要求,喬光樸等改革家多被打造成國家意識形態的代言人。他們不僅具有開拓創新意識,還擁有拯救蒼生、匡扶社稷的能力,更滿懷著為國為民的犧牲奉獻精神,他們的改革創舉無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故劉少棠曾評價他們為“換了行頭的高、大、全”⑩。廣東改革文學中的時代英雄們則表現出不一樣的面貌,他們的個人野心、私欲與愛國心、事業心往往糾纏在一起,顯現出人性復雜多元的一面。如果說新時期初期的改革者還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烏托邦色彩,那么1985年后的廣東改革文學則逐漸擺脫人物神化和政治化的痕跡,改革者的個體意識日益增強,改革者形象逐漸豐富立體。如《商界》中的廖祖泉精明能干,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現代商業頭腦。在商業改革大潮中,他及時抓住時機、運用自己的狡黠聰慧將小小的街道木器社拓展為區級的東營工商聯合公司,并成功引進外資籌辦聯營性質的東灣酒店,收購慘淡經營的嶺南家具廠。廖祖泉無疑是商業改革大潮的領路人,也是個人利益的追逐者,他努力尋求自我欲望與價值理性的平衡,從而達到社會與個人的共同現代化,這也正如他送別情人時所說,“我希望能在改變中國現狀中同時改變自己”。其他如《世紀貴族》中的于松濤,《告別殘冬》中的司徒伯倫、魯建國,《虹霓》中的章鳳君等改革者,無不集傳統與現代、自私與崇高、熱情與冷酷、專橫與自信等矛盾特點于一身。這些半天使半魔鬼式的改革者形象正是急劇變革時代新舊沖突和斗爭的產物,是社會矛盾與時代特征的真實反映,就如同創作主體對改革英雄們的悲劇性情境設置一樣,它們不僅使改革者形象更為立體豐滿,也更能凸顯改革的艱難凝重。

改革前沿的特殊地位、創新求變的文化傳統決定了廣東改革文學在捕捉時代脈搏、迅速反映改革開放、塑造時代英雄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廣東改革文學的獨特之處,并不僅僅體現在改革時代精神與嶺南創新意識的契合,亦突出表現為濃厚的世俗風味與平民色彩。當北京、上海尚處于改革與否的爭論觀望狀態時,南粵的街頭小民已熱火朝天投身到經濟改革大潮中。創新求變的文化傳統使南粵人敢闖敢為,富有冒險意識;重商求實的嶺南文化風格則驅使南粵人迅速與世俗現代化浪潮一拍即合,以積極主動的改革姿態成為時代的參與者與見證人。《工廠姑娘》 《平常的一天》 《姐妹之間》 《兩情若是長久時》等一系列工業改革題材均展示了普通工人為爭取自己的生活權利而投身改革的不懈努力。《普通女工》以普通女工何蟬從文革“傷痕青年”成長為現代化建設能手的坎坷經歷揭示時代變革給人們帶來的新生與活力。《你不可改變我》則傳達了高揚個體獨立人格的現代性主題。

嶺南文化的平民化和世俗化對生活于這片土地上的廣東作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大多傾向平民文學的創作,以平民姿態書寫普通市民的世態人情與悲歡離合,他們的文學創作流露出鮮明的平民意識。廣東新時期之初改革文學的平民化傾向在1990年之后得到了長足發展,《大江沉重》 《大風起兮》等作品中的平民形象更是栩栩如生。1990年代以來,世俗消費文化逐漸取代大一統的政治文化成為中國大眾社會的主導文化。在大眾消費文化的驅使下,作家們紛紛從廟堂轉向民間,有關時代、歷史與社會的宏大敘事也多讓位于反映日常生活體驗的個人化寫作,平民化創作成為世紀末文壇的一大突出現象。對于90年代以來的廣東改革文學而言,平民意識的凸顯不僅源于時代語境與都市經驗,嶺南文化的平民化更影響著他們平民話語體系的建構,地域文化與時代文化語境的契合使得其平民化和世俗化傾向尤為明顯。陳國凱、呂雷、何卓瓊等人雖因精英地位、革命情結及家國意識將主要精力投放在主旋律文學創作上,但小說卻融入大量日常性和世俗性生活場景,時代英雄人物的人性化和日常化具體可感,市井小民的改革者形象更是鮮活生動:作家冰瑩勇敢地沖破婚姻牢籠去追求一段新情感;打工妹阿霞以兢兢業業的工作參與到公司改制中;因弟弟重病不得已委身老板的打工女孩夏淼淼執著追求個人的尊嚴、價值和愛情;風流女工阿笑敢愛敢恨;美麗出眾的劉水芹以務實精神、精明頭腦為特區第一個工業區添磚加瓦……這些人雖普通平凡,甚至卑微渺小,可他們不僅執著于個體現代化的追求,而且為民族現代化獻出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受嶺南平民風范影響的廣東作家從平民立場出發,以普通市民的生活變遷與情感糾葛見證南中國的改革歷程,廣東改革文學憑借其平民特色最大限度地縮短了政治敘事與世俗化寫作之間的距離。

改革開放是廣東的魂靈,改革氣質塑造著現代廣東,它將廣東由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邊陲省份轉變為經濟大省,它促使廣東初步完成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使廣東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個樣板。浸染嶺南創新精神與平民意識的廣東作家敏銳地把握住時代變革精神,及時書寫南中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超前展示變革中紛紜復雜的矛盾沖突和各種現代性體驗,并巧妙地融入嶺南地域風情與平民世俗色彩,從而構建出一道既獨特又絢爛的南方改革景觀。

注釋:

①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5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第400頁。

②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416頁。

③ 參見《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頁。

④馬歇爾·伯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現代性體驗》,徐大建、張輯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第15頁。

⑤ 卡林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顧愛彬、李瑞華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48頁。

⑥ 楊新剛:《20世紀90年代中國新都市小說論稿》,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頁。

⑦ 王澤龍、劉克寬主編:《中國現代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頁。

⑧ 梁啟超:《中國地理大勢論》,《飲冰室合集》第10冊,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90頁。

⑨ 李權時等編:《嶺南文化》,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頁。

⑩ 劉紹棠:《破除模式投身改革》,《人民日報》1987年9月22日。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欧美有码在线| AV熟女乱|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亚洲视频下载|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成人夜色91|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综合成人国产| 久久精品视频一| 中文字幕色站| 欧美日本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最大综合网| AV网站中文|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欧美色图久久|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午夜小视频|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99er这里只有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看| 欧美午夜一区| 夜夜操天天摸|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黄色片| 亚洲综合色吧| 亚洲第一视频网| 高清码无在线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9er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在线|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欧美在线伊人| 在线欧美日韩| 日本一区高清|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7视频在线|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午夜国产小视频|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偷倩视频| www.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