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娟
幸福,多么溫馨美好的詞語,人們通常用它來形容家庭的的氛圍,殊不知我們的課堂也有幸福空間。幸福的課堂閃現著真實的青春活力,流淌著精彩的生命激情,打造鮮活的幸福課堂,應該是教師最高的職業追求。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使他學一點自己渴望學的學問,干一點自己高興干的事情。[1]我想這“六大解放”是打造幸福課堂的重要手段。從這一角度出發,筆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過一些嘗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屬于非智力因素,他直接影響著學生接受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注重和善于激發學生汲取知識的沖動和激情。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樣的方式學生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采用恰當的方式實現師生角色互換,學生講老師聽,如我在高一第一個學期將每節語文課的課前5分鐘設置為“大語文,小講壇”環節,全班輪流每次一位同學主講,主講的內容和形式自己決定,就像新老師第一次站上講臺一樣,每位學生上臺前都精心選題和備課,力求呈現出五分鐘的精彩課堂。一學期下來,每節課短短5分鐘,卻大大豐富了全班同學的語文世界。由于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點千差萬別,選題內容也精彩紛呈。例如有學生的課題為“金庸江湖里被人忽略的文化”,她從金庸小說里的人物取名、門派命名以及武功招式的名稱來探究其中蘊含的語文現象,再如一學生的課題為“在書香里尋北京”,他通過老舍的《駱駝祥子》、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以及林語堂《京華煙云》四部有關北京的作品的簡介和片段閱讀來讓同學們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和舊容新貌。這一環節的設置對于主講者來講無疑充分調動其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的潛能,提高他的各種語文素養及能力;對于其他學生來說,豐富了自己的學識見聞,拓寬涉獵領域。因此這5分鐘不僅點亮整堂課,讓課堂鮮活起來,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語文課成為一種期待。
傳統化的語文課堂,主要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主。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這無疑是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禁錮了學生的思想。我認真審視了個性化解讀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做了一些嘗試。如教授必修二《涉江采芙蓉》一課,課堂一開始,就給學生拋出了“一腔無疑排解的憂傷”、“一段深摯篤厚的愛情”、“一串純真自然的舉動”、“一個高潔優雅的意境”、“一聲感人肺腑的嘆息”五個要素,交給學生自由品讀這首詩,學生一看到這“五個一”,立即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再針對每個要素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學生通過談論,不僅的得出了我預設的結論,還有很多我始料不及的奇思妙想,卻也不失道理。在探究結束后,我還增加了一個個性化朗讀的環節——一唱三嘆。先以《送元二使安西》為例給出“陽關三疊”示范,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誦,自主處理,進行個性化朗讀。在小組范圍內交流后,推薦優秀的朗讀處理全班推廣,瞬時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整堂課下來,師生其樂融融,收獲頗豐。
新課改指出要建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結構,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學生以后的成長培養各種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點在初三復習文化常識時我感受頗深。古代文化常識范圍何其廣泛,如果僅限于課堂上“填鴨式”地灌輸幾個知識點,課堂既沒氣氛有沒有實效。于是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按照文化常識重點內容分別為節日組、節氣生肖組、禮儀組、謙辭敬辭組、特定稱謂組、文學常識組,每位同學針對所在組相對應的文化常識內容按中考要求出題;然后老師在從每組同學的題目中篩選5 道最有價值的題作為課堂比拼的題庫;課堂比拼時,每組的5道題作為其他五組的規定必答題,由出題人公布答案并作出解析。
這樣一來,整堂課都交給學生,從課外延伸到課內,學生的積極空前高漲,選出的25道試題,個個是精品,題題為原創,并且將班里同學老師以及日常生活融入題目,如:元宵節,黎老師去參加猜燈謎大會,看到許多有趣的燈謎,以下哪個燈謎與生肖無關( )
A、額前王,震天吼,黃身黑紋山中霸
B、自古成妖多妖媚,寬而長尾,皮毛為裘
C、日出引頸鳴
D、身長有鱗,所為何物?葉公好之
這個題目ABCD四個選項的謎面都是學生自己創作的,如此下來,學生在這堂課中不僅收獲了知識和快樂,無形中培養的出題、解題、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原本死板的文化常識頓時變得鮮活生動起來。
學生的學習評價的功能主要是為檢測前階段的學習效果、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來促進后階段的學習。我們老師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作業和檢測,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尤其一提到考試,學生就唉聲嘆氣。一次學完文言文單元,我一改平時試卷檢測的形式,而采用兩兩對壘的競賽形式。首先,每個同學在班里找一個競爭對手,全班形成若干組同學,分組就本單元的字詞進行提問,一一PK,每個人限20個題目,答對1個計一分,得分低者被淘汰,淪為下一輪的觀眾兼裁判。勝出的同學再兩兩組合進行淘汰賽,以此類推,最后只剩下兩位同學的時候,站到講臺上,進行巔峰對決,決出最后的王者,并對各輪勝出的同學給予不同等次的獎勵。規則一出,毋需要求,學生們早早地開始準備,一來想想如何找到對手的缺漏之處,二來要防備對手出其不意,整個單元文言字詞記得滾瓜爛熟,并且樂在其中,對巔峰對決也無比期待。
幸福課堂是一種追求,幸福課堂是一種享受,幸福課堂更是孩子們的渴望,教師朋友們,讓我們在自己的心里點亮一盞幸福之燈,用鮮活的理念,用飽滿的熱情,用無窮的智慧,去打造鮮活的課堂,讓師生一起棲居于幸福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