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2018年5月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強調了“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1]”可見,重視高校教師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著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石。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意識、政治立場等均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青年教師與大學生年齡接近,代溝小,他們與學生接觸得也較多,因此,他們的思想觀念與道德情操均會對大學生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另外,高校是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之一,同時也是各種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場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留學歸國、交流互訪的教師數量也逐步增多,大量西方思潮也隨之滲透,且傳播途徑更加隱蔽。為此,抓好青年教師思政工作,加強對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讓廣大青年教師堅定理念信念,自覺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為共產主義事業遠大理想而積極奮斗。
從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的整體情況來看,基本都是正面健康向上的。青年教師群體思維更加活躍,有頗具個人風格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對待工作,他們富有熱情,也善于和學生溝通交流,責任心與事業心也較強。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部分青年教師的思想意識形態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青年教師更關注自身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的提高,參與政治的熱情不高。總的來說,他們政治意識淡薄,對待政治漠不關心,參與政治活動較為被動。由于政治素養的不足,使得他們對我國高校的辦學性質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黨的認識也明顯匱乏,不了解國家的具體國情與歷史,因此,也未真正在思想上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特別是部分海外歸來的青年教師,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極易對傳統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產生抵觸情緒或懷疑態度。個別青年教師在有意或無意中向學生傳播社會上的一些陰暗面,或發表一些過激、錯誤的言論。這勢必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觀。
近年來國家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發展中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也特別顯眼。國內外很多思潮影響著人們的傳統價值觀,青年教師也不例外。信息時代各種社會思潮傳播迅速,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大行其道,也對青年教師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其中,部分不良思潮侵襲,片面的輿論引導也沖擊著青年教師的傳統價值信念。
習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這說明高校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道授業,更關鍵的是要塑造好學生的靈魂[2]。從現狀來看部分青年教師缺乏足夠的思想政治素養,導致自己的事業心、責任感、價值取向也出現了偏差。比如,有的在上課時只是照本宣科,或只重視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師不會花心思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還有部分教師只教書不育人,不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認為與自己無關。
理想信念猶如精神之“鈣”,必須為高校青年教師補足補齊。教育管理部門與高校應該把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納入到重要工作日程中,通過專題研究,掌握青年教師思想新動態與新問題,找到問題癥結再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第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機制,采用集中學習、專題培訓、黨組織學習、講座等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青年教師理想信念的正確引導,使其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3]。第二,進一步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要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歷代先進理論思想作為指導,與時俱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職業道德作為教育的重點內容。其中,要著力在“貫穿、結合、融入”與“宣傳、教育、引導”方面下足功夫,確保讓青年教師樹立起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加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與教育事業中。第三,從青年教師隊伍中選樹培育師德師風典型人物,并通過新媒體手段進行大力宣傳,將先進人物、先進事件講得真切,真正發揮出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在廣大青年教師群體中產生正向激勵作用,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理念信念,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一名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
通過創新思政工作機制與方式有助于激發青年教師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這也是推動思政工作落地,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舉措。新形勢下思政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增強創新思維,創造性地開展思政工作。第一,強調政治功能,將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直接納入到高校黨委黨建工作責任制中,將其作為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中的重點任務。根據高校實際定期開展檢查,并將其融入到黨建工作述職述評與巡視環節中。這樣才能為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政治保證與思想保證。第二,將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養與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相結合。在學位點建設、學科建設、博碩士單位授權審核、教學工作評估等申報工作中,將教師思政工作開展情況作為人才培養指標考察內容之一。第三,進一步改進高??荚u制度,進一步優化人才聘任、選拔、晉升、獎勵方面的制度。加強對教師師德師風與思想政治素養的考評,把這項工作提高到與教學水平、科研成果同等重要的高度。其中,關于師德師風要制定詳細、明確的量化考評標準體系,從“德、能、勤、績”四個維度加以考評,引起青年教師思想上的重視[4]。第四,構建反饋評價體系,評估思政工作成效。比如,可定期組織青年教師進行相關考試,了解他們思想是否先進,職業道德素養如何等,從而為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開展做出相應的改進,提高思政工作的針對性。
高校思政工作必須凸顯人文性,妥善處理好青年教師個性化需求問題。具體來講,應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加以關注。從物質需求層面來講,很多青年教師工齡不長,薪資待遇較低,他們不僅面臨工作壓力,還面臨著買房、結婚、育兒等生活壓力。為此,建議進一步改進教師薪酬機制,摒棄在薪資福利、職務晉升方面的論資排輩做法,可對思想素質良好、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好的優秀青年教師大膽啟用。可適當在科研教學經費方面加以傾斜,并多為他們提供培訓進修機會,提高他們的教學與科研水平。另外,要注重解決這一群體子女入學問題、住房改善問題。從精神需求層面來講,青年教師在工作中面臨著不少困難,也容易滋生不滿情緒。因此,要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搭建暢通的溝通橋梁。高校思政部門可實行定期溝通協調制度,加強與青年教師的溝通互動。可通過集體座談、個別談心、問卷調查等措施了解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態。另外,可在校內開設心理健康咨詢室,為青年教師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情緒調適方法。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積極探索“互聯網+教師思政工作模式”,借助各種新媒體,創新教師思政工作手段與內容,在互聯網上唱響時代主旋律,占領話語權。第一,利用“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搭建與青年教師網上互動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適時掌握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與個性化需求[5]。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思政工作方案,對青年教師進行良性互動與適當引導。第二,利用新媒體平臺推送時事熱點新聞,要求推送內容不僅有豐富的理論基礎,也能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與青年教師的實際需求,從而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在青年教師群體中產生重要影響力。在重大節日、紀念日,發布與國史黨史、理想信念方面的內容,鼓勵青年教師在新媒體平臺上自由發表意見。第三,創建精品欄目,讓話語暖起來。高??山Y合校園文化、辦學特色,創建獨具特色的新媒體欄目,引導青年教師群體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活動,用校園中的典型人物與故事去講述深刻的道理,使青年教師的思想得到觸動與啟發。
總之,在新形勢下對高校青年教師思政工作提出了新挑戰與新要求。為了做好青年教師這一群體的思政工作,高校必須參照思政教育普遍規律,并與時俱進結合青年教師的個性特征,積極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思政教育新方法與新途徑,創新思政工作方式與內容,強調人文關懷,努力提升青年教師思政工作的實效性,確保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得到有力提升,使其成為合格的高校教育教學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