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艾米麗·盧斯科維奇憑借處女作《愛達荷》獲2019年都柏林國際文學獎。該獎由都柏林市政廳組織和贊助,獎金為十萬歐元,是世界上獎金最多的文學獎之一。都柏林國際文學獎不受國籍限制,接受來自世界各地公共圖書館的提名,并同時認可作家和譯者。《愛達荷》由比利時布魯日的一家圖書館提名,小說背景設置于盧斯科維奇長大的山區,講述了一位母親在一片空地上砍木頭時,用斧頭砍死了她小女兒的故事。但評委們表示,這并不是驚悚小說,它逐漸揭開了心理的深淵,可以解釋那些無法說明之事,“殺人之惡直至最后仍是矛盾與神秘的。”盧斯科維奇表示,獲得都柏林國際文學獎意味著她可以更積極地回到寫作上,“贏得這么多錢,真令人震驚!我不敢相信這部小說能獲得這樣一個獎。我不知道我會用它做什么,但是我覺得我現在可以做出最終真正有利于我寫作的選擇。”
茲旦內克·斯維拉克不但是小說家,作品暢銷百萬冊,是捷克圖書排行榜上的霸榜作家,還是位曾多次拿下包括奧斯卡小金人在內的全球頂尖電影獎項的電影人。斯維拉克小說作品“布拉格故事集”近日首次由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斯維拉克多才多藝,尤其在電影事業上成績斐然,然而,他從少年時代起就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個短篇小說作家,但這個夢一直被拖延著,作品一直藏之于抽屜。直到72歲時,斯維拉克才出版人生第一部小說集《女觀眾》,收錄10個故事。作品出版后立即橫掃捷克圖書市場,成為圖書暢銷榜冠軍,輕松售出幾十萬冊。3年后,作者推出第二部短篇小說集,即《錯失之愛》,收錄9個故事。圖書立即風靡全國,再次成為暢銷書排行榜翹楚,并拿下捷克重量級獎項鎂文學2012年度“讀者獎”。
據衛報報道,收錄“二戰”猶太罹難者安妮·弗蘭克生前全部作品的《安妮·弗蘭克作品集》將于日前發行。這本作品集最大的亮點是首次完整公開安妮的一些書信。這些信件寫于1936年到1941年,早于《安妮日記》的最早日期1942年6月12日——她13歲生日,直到兩年后,他們一家被納粹從藏身的秘密小屋中抓捕。這些信件中,一個更年輕、更陽光的牙箍妹——安妮·弗蘭克將呈現在讀者面前。她不愿意剪頭發,“因為男孩子們的關注而從不缺乏玩伴。”這些信息都來自于安妮寫給祖母愛麗絲·弗蘭克的書信。據介紹,此次出版的《安妮·弗蘭克作品集》包括三個版本的《安妮日記》,一些照片、信件和名言摘抄本。還有關于歷史和文學的一些話題分析作業。根據《衛報》早先的報道,《安妮日記》一共有三個版本。第一種即安妮最先書寫的私密的原始版本,里面還有她搞笑離題的作業、小女孩的性好奇。1944年,安妮聽到廣播中荷蘭流亡政府想要收集并出版一些納粹集中營里荷蘭人的故事,所以她就著手重新寫了名為《秘密小屋》的日記,這是第二種但是并沒有完成,在寫到215頁時,他們全家被納粹逮捕。第三種就是由父親奧托·弗蘭克刪改(安妮的性好奇和家庭爭吵)后于1947年在荷蘭出版的通行本,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在1952年譯成英文后引起轟動。
日前,一本名為《此時此地》的通信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時此地》的兩位作者均為文學界的“巨頭”:J.M.庫切是來自南非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影響了無數作家的創作,代表作有《恥》《等待野蠻人》等;保羅·奧斯特是來自美國的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紐約三部曲》《幻影書》等。這兩位作家的作品風格頗為不同,庫切的作品往往聚焦于南非社會,對社會現實有比較強的指涉性;而奧斯特作品多寫紐約,描述的是都市人的生活狀態。雖然兩人早讀過互相的作品,但他們真正的交往開始于2005年,當時奧斯特請庫切為自己編纂的貝克特文集撰寫序言。到了2008年,奧斯特在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文學節上和定居那里的庫切見了面,真正成為了朋友。從澳大利亞回到美國不久,奧斯特就接到了庫切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我有個提議,不知你是否感興趣,我們能不能合作做點事情,要比我們此前的合作還要更實質一點。此前我還沒有跟其他人如何合作過,但我想,如果跟你合作,一定會非常有趣,同時我們彼此也一定會碰撞出火花來。收到信的奧斯特喜出望外,很快提議兩人進行一種公開對話,于是有了兩位作家從2008年到2011年長達3年的通信。最初,兩人原定通信兩年,在臨近結束之時,都感到意猶未盡,于是又延長了一年。此后結集的書信集,以《此時此地》的名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