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 杰,郭振方
美式橄欖球亦稱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其前身為橄欖球(Rugby)。在經過19世紀的大遷徙后,美國逐漸流行起該項運動,并將其不斷的創新與改革成為具有既突出個人又突出團隊精神的運動項目。最初的美式橄欖球比賽也是在美國大學之間進行,包括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大學。在隨后經過耶魯大學的沃爾特·坎普對規則的改革以及對賽事的推動使NCAA逐漸形成的基礎上也使美式橄欖球區別于英式橄欖球并得以獨立[1]。在一定程度上說,NCAA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美式橄欖球運動的規則改進,而美式橄欖球也是伴隨NCAA成長的主要競技項目之一。
美式橄欖球在20世紀初就進入了中國,第一場美式橄欖球比賽是1923年12月8日在上海舉辦,對陣雙方為:西童公學假南洋公學與鹽城淮美學[2]。雖然美式橄欖球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比籃球等運動晚,但是與這些項目的發展有著天壤之別。相比較于籃球,在20世紀八十年代初,北京擁有了第一支業余橄欖球隊。2014年,我國首次參加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到2018年已參加三屆。雖然三次成績都是第五,但是足可以看出我國現今已對這項運動有所重視。此外,哈爾濱商業大學在2016年舉辦了u18美式橄欖球錦標賽,2018年舉辦了世界大學生橄欖球錦標賽,這也說明,我國高校有舉辦世界型美式橄欖球賽事的實力。此外,根據“菁體育”直播平臺統計,在2018年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期間,有90余萬人關注并觀看了該賽事中的比賽。而“90萬”也是“菁體育”平臺上最高的關注量與觀看量的學校體育賽事。
美式足球在美國流行原因是因為美式橄欖球是美國崇尚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集體主義的完美結合。在2018年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中,每支代表隊由40名運動員組成;在NFL聯盟中,每支代表隊會有50-60名運動員。美式橄欖球擁有進攻組、防守組、特勤組三個部分組成。而特勤組又分為棄踢組、棄踢回攻組、射門組、防射門組、開球組、開球回攻組。在每一次進行攻防轉換時,在短短幾分鐘之內每支隊伍會有33人在場上進行輪換,足以見美式橄欖球隊伍人員之多。
美式橄欖球的每一個戰術都擁有著側重點,側重點則多為通過突出主力隊員的能力而完成進攻、防守等任務。完成任務所依賴的是球員們整體完成戰術的質量,這需要場上的11名球員各司其職,齊心協力才能夠完成戰術[3]。持球隊員需要在無球隊員的掩護之下達陣得分,使個人能力與團隊價值充分的融合。因此,使人們在參與美式橄欖球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團隊作用以及協作的魅力,也會得到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
在美式橄欖球的比賽中,雙方球隊會在每一次攻防結束后盡心短暫的聚商,用來布置下一次的進攻戰術與防守戰術。而在戰術布置結束后,球場上的進攻組的四分衛或防守組的中線衛還會根據場上的實際狀況即使調整戰術,從而達到進攻或防守的目的。而在短短幾十秒中布置戰術并且還要隨時調整,充分展現了美式橄欖球這項運動中雙方智力的博弈。
雖然美式橄欖球進入我國人民群眾視線的時間許久,但是僅在近些年收到了部分學生團體及業余團體的關注。學生個人方面,不具備購買美式橄欖球裝備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該項運動的體驗。而高昂的訓練費用及出行比賽資金,在學校球隊并未取得優異成績時,相對比與在校園發展穩定的足球、籃球、排球以及冰雪項目和田徑項目外,很難獲得較大的支持。所以,美式橄欖球在學校與學生的資金方面均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3.1.1 美式橄欖球球隊人數眾多,出行比賽費用過大
由于美式橄欖球運動項目中充斥著肢體接觸,為了保護運動員的安全,需要運動員在賽場上穿著裝備。美式橄欖球需要購買裝備的數量極多且都是參與運動中的必需品,如頭盔、肩甲、護腰、手套、防撞褲、美式橄欖球鞋等[4]。缺少任何一件裝備,尤其是頭盔與肩甲,都可能會增加運動員在參與過程中的受傷幾率。而在參與美式橄欖球運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裝備的損耗,學生也面臨著某件裝備報廢的狀況發生。因此,學生在參與美式橄欖球的過程中,需要持續的對其進行投入,從而能夠保證正常參與美式橄欖球運動,享受期待來的樂趣。而在交易美式橄欖球裝備的平臺上對裝備的價錢進行過統計,一套新手使用的裝備一套需要4000元以上。僅“入門價格”針對剛剛走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數目。
而美式橄欖球球隊運動員數量眾多,其訓練、比賽的經費也較為可觀。根據世界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世界大學生美式橄欖球錦標賽中規定,每支代表隊需要40名及以上的運動員參與注冊與比賽。美式橄欖球要求的人數要比大部分主流項目要多,也就必然會出現美式橄欖球去外地打比賽的消耗遠比其他項目多。如果進行省際比賽會產生高昂的費用,包括往返行程費用以及食宿費對承辦比賽的單位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對與建設球隊,對于美式橄欖球訓練的相關訓練設備目前在國內的銷售渠道并不方便,在采買專業設備時也會面臨一定的困難。
教練員團隊是保證運動員訓練質量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其主要任務是保證隊員接受科學化訓練并給予美式橄欖球隊伍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包括訓練、營養、恢復等等。教練員團隊多包括主教練、進攻組教練、防守組教練、特勤組教練以及體能教練、康復師等等,針對不同球場位置也設有專門的教練員。但是我國高校的美式橄欖球教練員團隊僅為1~2人組成,并且大部分不具備美式橄欖球運動經歷,多為從其他項目轉項而來。并且這些教練缺乏比賽經驗、執教經驗[5],無法保證運動員正常的訓練與提高[6]。如想提升教練團隊的質量,還需進一步加強培訓的次數與質量。
運動員人才缺失現象同樣是一個嚴重的問題[7]。由于美式橄欖球在我國發展根本沒有具有美式橄欖球基礎的高中生,所有美式橄欖球隊員都是在大學重新去學習。我國高校大部分美式橄欖球隊伍招來的運動員稂莠不齊,缺少基礎,因此需要大量時間從基礎的動作技巧開始進行培訓。如果從最基礎的動作技術與腳步練習開始訓練,至少需要近一年的時間才可能會初步的了解與進行美式橄欖球的比賽。所以,缺少隊員也是制約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賽事困境主要體現在賽事體系與場地設施方面。缺少系統的賽事體系是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盡管有一些體育組織如中國公司所組織的美式橄欖球聯合會(AFU)在組織一些校級之間的比賽,但是擁有美式橄欖球球隊的學校所參加的比賽屈指可數。大部分比賽為校際間的比賽,而校際比賽又多以學校間社團或俱樂部之間的對抗,這也使得賽事質量無法獲得保證。從這一現象也可以發現,我國高校間的美式橄欖球賽事缺少由我國主要體育協會的參與,從而導致賽事的數量無法得到保證,致使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的發展受到限制。
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發展的賽事困境除缺少系統的賽事體系外,場地設施是困擾我國高校發展美式橄欖球發展的又一主要難題。由于美式橄欖球的場地其球門等設施的特殊性,使其很難能夠與其他項目的球場進行合用。雖然部分學校擁有綜合性的場地,能夠使希望參與美式橄欖球運動的學生參與訓練,但是由于缺少正規的美式橄欖球場地,使其無法進行正規比賽,從而導致參與者喪失參與該項運動的熱情。而由于缺少場地與設施,這會對球隊訓練與比賽造成影響,也間接導致我國目前缺少校際間缺少正規賽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于美式橄欖球的訓練設備較為專業化,部分學校也缺少專業的訓練設備,也導致美式橄欖球運動員的訓練也無法得到保障[8]。
商業化運作美式橄欖球賽事是解決資金困境的方法之一。而NFL與NCAA美式橄欖球的成功運營已經向我們證實,美式橄欖球商業化運作的可行性。因此,進一步發展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的發展,應著重發掘美式橄欖球文化,了解該項目的內涵,并積極對美式橄欖球項目進行宣傳,從而達到吸引企業進行投資的目的,解決球隊訓練、比賽、采買設備、場地建設與維護的費用。在拓展資金來源的前提下,不斷的提升隊伍的質量與影響規模,進一步形成獨特的賽事商業化運作體系,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
由于在我國參與美式橄欖球項目的人員較少,使得高校中缺少具備美式橄欖球基礎的學生。由于培養運動員時間過長,高校可在公共體育課程中加入“腰旗橄欖球”,一種簡化版的美式橄欖球運動。腰旗橄欖球的課程不但可拓展美式橄欖球在高校中的受眾范圍,同時教師授課過程中也可鍛煉教學或執教水平。開展腰旗橄欖球的課程,可使選課的同學獲得美式橄欖球基本技能,而對該項目感興趣的同學也有能力參與美式橄欖球的球隊,增加了教師及教練員美式橄欖球的執教或教學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拓展美式橄欖球在校園中的影響力,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由于美式橄欖球球隊人數的數量,外出比賽必然是一筆大的開銷。可將擁有美式橄欖球球隊通過區域劃分,以各區域內的聯賽為主。隨著比賽的不斷升級,可逐漸從區域聯賽升至國家級別賽事。在提升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賽事質量得基礎上,降低各校比賽的費用。
此外,場地問題可通過對校園內綜合場地的規劃與管理,使美式橄欖球比賽場地與其他場地相兼容,可先運用可移動或簡易設備滿足場地條件。
隨著我國體育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高校體育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新興或非奧體育項目必然會引起高校生的追捧。但是,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的發展仍面臨人才缺失、財力缺失與賽事困境。而為了從根源上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應從借鑒他國經驗,從商業化模式出發;由簡易入門,開展腰旗橄欖球課程及活動;健全賽事體系,提高賽事場地利用,使我國高校美式橄欖球的賽事與訓練系統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