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芳
世界上有那樣一群特殊的學生,他們因為先天性大腦中樞神經發育不足的緣故,其表現的智力水平不高,語言功能和行為活動功能也難以有效地發揮出來,常常游離在正常社會活動之外。在對這部分人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選擇符合這類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將培智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努力打造有效的教學課堂,促進他們較快成長與發展。
一.巧設游戲,在趣味課堂中培智。盡管智障學生與其他正常的學生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個性化特征,先天處于弱勢地位,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全然不同,跟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智障小學生也有喜好游戲的天性,對于喜歡的東西,他們同樣會感到興奮,有耗費大量精力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主觀意愿。為此,為了加強智障小學生的培智教育,筆者在分析語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采取了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譬如,在學習《公園的早晨》時,為了讓學生對早晨這個概念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筆者設計了如下的教學小游戲,看誰學得最快,做得最好:將畫有小鳥、老人打太極拳、散步的人群等事物的圖片分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老師的指示,依次出場,模仿圖片中的動作,其中有學生嘗試學習小鳥叫;有學生活動肢體,努力做出打太極的架勢;有學生一步一步,開始散步……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情緒有失控現象的學生,筆者會及時地安撫他們,耐心地糾正他們的不足,一遍又一遍鼓勵其參與游戲活動,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對早晨形成更多的認識。這樣的教學,契合了智障小學生遇事興奮,喜歡活動的特點,同時又針對他們意志力較差以及機械記憶尚可的特性,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逐漸鍛煉他們的意志,提升其記憶力,促進其思維運動。
二.視頻教學,在動態影像中培智。智障小學生對形狀等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差,想象力也不夠豐富,他們主要依靠相對直觀的形象思維,學習有關知識,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開展有效的培智教學活動,也成為教育者探索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根據這類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共性喜好,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筆者采用視頻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教學,取得了頗為不錯的教學效果。譬如,在學習《秋天》時,針對智障學生常常被外界聲音以及鮮艷色彩吸引的特點,為了保證他們認真聽講,集中其相對游散的注意力,筆者利用網絡信息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秋天到來的視頻:金黃的銀杏葉隨風舞動,徐徐而落,逐漸為大地穿上一件艷麗的衣裳,紅色的楓葉染滿山丘,橙黃的柿子掛滿枝頭,成群南飛的大雁不斷鳴叫,大山深處的狗熊開始儲存過冬的糧食,人們脫下單薄的夏衫,開始穿上厚衣裳……另外,筆者還播放了《秋天的顏色》,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這首關于秋天的歌曲。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相對輕松地理解秋天的概念,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他們的想象力,鍛煉其語言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一舉多得。
三.層次教學,在分類學習中培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智力缺陷只是智障小學生的共性,他們作為獨立的個人,也存在個性化的特征,有人對數字較為敏感,有人的語言邏輯性要強于其他智障學生……每個人的智力缺陷程度不同,也有各自的喜好,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既要注意到智障小學生的共性,又要關注他們的個性,采取層次化的教學方法,在較高程度上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推動他們的智力恢復和健康發展。譬如,在學習《派出所》時,筆者根據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主要將他們分為兩個層次,對于輕度智障的學生,筆者將其劃分為一個層次,除了引導他們了解派出所的概念以外,還通過圖片與故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其明白派出所的作用,并鼓勵他們說一說自己對派出所的看法;借助諸如小偷投錢、聚眾鬧事等圖片,讓學生判斷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向哪個機關求助,鍛煉其應對事件的直接能力;對于智力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筆者只是要求即他們知曉派出所的標志和尋求幫助的機構即可。這樣的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更能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意義非凡。
總而言之,智障小學生的語文教育與傳統小學語文教育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相對恰當的教學方法,設計貼近他們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有關教學,打造高效教學課堂,做好培智教育,從后天層面,保證智障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