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宏 郭磊磊
水為萬物之源,大自然的奇觀美景離不開水,人類的文明進程離不開水,社會文化的發展,多元文化的形成同樣離不開水。而水自身也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所有生機。水博大精深,既用寬闊溫暖的胸膛包容人間萬象,又用豪邁奔放的氣概蕩滌世間污濁。
水對于人類是有“利”的或是有“害”的,是因人的參與而可以轉換的,正是這種轉換才賦于了水的文化色彩。也就是說,水自身并不是文化,只有當它與人發生聯系時才能形成具有與水有關的文化,這便是“水文化”。也就是說“水文化”就是表現水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一種文化。
日本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她四面臨海,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年均降水量1718毫米。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于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全國有水系5000多個,由于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臺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修建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于防洪。河水廣泛用于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水能資源是日本的主要能源。
水能資源豐富,孕育出不同的水文化以及人們對水的理解與觀念意識。
1.淡水資源孕育出清淡口味和淡泊人生的日本人。日本的水具有可以直接飲用的優點。豐富的水資源給了農作物很好的滋潤和栽培的條件,農作物可以充分地吸收水分。由于水具有無色無味無形之特性,所以日本人的口味也喜歡清淡。日本的醬油、咸菜都要比我國和韓國的清淡許多。日本料理具有五味五色五法的特征。特別注重保持食物原有的自然味道,顏色和形態。也許是食物影響人,喜愛清淡口味的日本人也具有不爭論、不責備、順其自然,喜愛淡泊恬靜的性格。
2.溫泉文化催生出日本人的集團主義意識。日本的溫泉之多,日本人對溫泉的喜愛是聞名遐邇,情有獨鐘。如若欲出行旅行,首選之地便是溫泉旅行,因為日本人認為溫泉之旅是增強集團歸屬感的最佳途徑。解除勞作之余的疲憊最好的辦法就是泡泡溫泉。同時還是和朋友閑聊交流和休息的好地方。
也許人們會不理解日本人抱團泡溫泉怎么可以不分男女不穿衣服。日本人認為:無論是誰,大家沒有拘束的脫掉衣服,也不介意別人看見自己沒有穿衣服的樣子,那樣的人就是朋友。換句話說,朋友就是可以一起去泡溫泉的具有相同觀念的人。在一個大大的浴池里,大家聚集在一角,一群人享受著泡澡帶來的樂趣。一邊泡澡一邊向對方說說真心話,這便是朋友。真心話是反應日本人的真實狀態的語言,互相之間沒有戒律,敞開心懷,不高興的事情或者是高興的事情,什么事情都可以說,否則就是陌生人。與陌生人相觸的時候,日本人總是彬彬有禮,即便說話也只能說一些場面話,表面上對他人表示敬意,言行舉止得體,實際上卻是陌生冷淡,不敢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
3.海對日本國民性格的形成帶來的影響。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臨海,日本文化就是在大海的包圍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也許是因為地理環境的關系,很多日本人都對大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反映在日本文化上,便是日本人的大海情結。那么,日本人的大海情結是如何形成的呢?
了解日本歷史的人都知道,在繩紋時代以前,日本人是以打獵為生的。到了繩紋時代,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的生活重心由森林轉向了大海,開始捕撈海里的魚類。人們在繩紋遺址上發現了大量的漁具,其中包括魚鉤、魚叉、魚標等,非常豐富。大海左右了日本人的生活,也對日本的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海為日本人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開啟了日本封閉的大門,外來文化源源不斷地經由大海傳入日本,實現了各國之間的物資與文化的交流。
自森林轉向大海之后,日本人的國民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凡事都喜歡新鮮的,剛打上來的新鮮魚做成生魚片;日本人喜歡穿新衣服,新鞋子,開新車,對于日本人來說,三年沒有用的車子就是舊的。日本人十分喜歡新鮮的東西還體現在學習上,人人都好學,從而推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正如中國哲學家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是有形的,因她無處不在;水是無形的,變化萬千不可捉摸;水是剛毅的,因可水滴石穿;水是溫柔的,恰似人世間的賢妻良母;水又是純潔的,既可以水為凈,也應以水為鏡,以水為鑒。所以,關于水文化的話題內涵還有很多,今后將順著這個方向不斷地進行探討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