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堂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一都鎮美嶺小學 福建 永春 362600)
“教育在培養民族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還說過:“想自立,想進步,就須膽量放人,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發現出來”。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小學數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里我淺談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幾點體會: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激發探索未知的欲望,誘發創新意識。
1.1 建立民主和諧關系,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真誠地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采用啟發式或討論式教學,去引導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及時表揚學生取得的成績,使其不斷獲得學習預期和尊重需要的滿足,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強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設計教學過程,創設自覺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等活動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形成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第三,教師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有效地給予引導,使其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增強敢于創新、不怕挫折、執著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
1.2 展開合作互動,創設創新環境。在每節課教學知識的重點或難點處,開展小組討論,讓小組內每一個人都充分參與,積極發表見解,直至達成共識。教師要參與到小組討論之中,掌握學生思維的動態,監控教學過程。對學生的作業開展自評、互評,鼓勵學生勇敢發言、積極爭議。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獲得成功的強烈愿望。啟迪學生對問題總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的態度和意愿,形成創新的氛圍。
心理學告訴我們,想象與創新思維有密切聯系,它是人類創造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為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供機會。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后,在一節練習課上,拿出一個大土豆,讓學生憑借想象想一想、議一議:“怎樣求出土豆的體積?”。學生經過思考、討論,想出了幾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說,把土豆煮熟后,捏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求出它的體積;有的說,從大土豆中切出一個l_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測出重量,根據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體積;有的說,把土豆放在長方體或正方體水槽中,水上升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這樣引導學生想象,既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對許多事情喜歡問“為什么”。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勤學好問喜歡探索的精神,并利用這種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學習“能被2、5整除的數”時,課的開始可讓學生任意說一個數,教師就知道能否被2、5整除,這種人為的設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學生好奇、驚嘆、羨慕,然后利用這種特點,指導學生去發現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又如在三年級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過程中,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時,按照教材的內容是教學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兩種形式的分數大小比較。課堂中有學生提問:如何比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呢?這其實是通分問題,要到以后才學習。但教師體會到這一總是表現了學生強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便改變了教學計劃,指出:我們來研究一下:怎樣比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如45和38,誰比較大?一位學生說:45大于38,因為把分數35做為中間數,而45大于35,35大于38,所以45大于38。另一個學生說:45大于38,因為一個分數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這個分數就越大。教師表揚了他們,并約定課后繼續研究。這節課,由學生的一個“奇問”引發了思考,并由學生自己初步解決了總是,使得教學進程富有創造性,使教師和學生教師體會到了發現與探究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實踐操作不僅僅是身體的動作,而且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觀動作形象性的特點,操作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所操作的對象的相同點、不同點,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必須重視在課堂中給學生進行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動眼、動口、動手、動腦中揭示求知難點,深化認知過程。數學課外活動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根據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為他們營造創新氛圍,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跨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