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宇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團溪鎮中心學校 貴州 遵義 563100)
深度學習是無監督學習的一種。在現代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資源的普及,使得想現代學生從小便生活在大信息、大數據的環境之下,其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較之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不能再停留在傳統的知識灌輸層面,而應當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如自主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及實踐能力等。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模式,要求教師站在“兒童立場”開展課堂教學,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1.1 深度學習模式的內涵。深度學習是近年來逐漸興起并被廣泛運用的一種學習模式。目前,關于深度學習理論的內涵,國內外學者并沒有統一的界定。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認為:所謂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批判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其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作出決策、解決問題。西北師范大學安富海教授認為: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理解的學習,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基本目標,不斷整合知識的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地學習新知識和思想的過程。總體而言,深度學習,是學習者在理解基礎之上深入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
1.2 問題解決的內涵。基于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驅動兒童學習和深度思考。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所謂問題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以兒童活動、問題探究為核心進行教學,其核心思想為:鼓勵兒童在行為中通過問題的解決來獲取知識。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倡導兒童在親自動手實踐、主動思考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知識,提高兒童的學習能力。
結合“深度學習”、“問題解決”的內涵我們知道:從通俗的角度講,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模式,主要是指教師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模式的構建,主要是以問題的解決為核心,采用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尋求解決策略等手段,使學生建構起新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其高階思維的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模式”,其本質在于學生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自主探索,通過問題的發現、分析、解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1 創設問題情境,提升探究能力。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模式,問題情境的創設是關鍵。在問題情境之下,學生的被動思維將會得到啟發,變被動思維為主動思維,驅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情境的問題應當指向教學的本質:目的性、挑戰性和真實性。同時,教師的問題情境,應當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通過有效的課堂追問,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緊隨教師的教學思維不斷思考,最終找尋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
3.2 強化自主學習、體驗,實現深度理解目標。美國的大衛·庫伯(D.Kolb)提出“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的教育理念。該教育理念的提出,得到了世界各地教育者的贊同和重視。以“體驗”為核心的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實現深度理解的學習目標。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構建基于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習模式,應當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體驗、感受,深入理解學習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探索和實踐,實現深度理解的學習目標。
3.3 深度加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深度學習,本質上就是在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構建結構性、非結構性知識的體系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復雜的知識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模式基于問題解決,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度加工所獲得的新知識。首先,培養學生的辨析、歸納能力。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其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思維的參與深度。因此,培養學生的辨析、歸納能力,是實現深度學習目標對于有效途徑。其次,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深度學習模式的構建之下,應當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指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深度理解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生活實踐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立足深度學習理論,摒棄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形態,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為目標,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質。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探索“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模式”,力求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創新奠定基礎,為廣大數學教師提供理論性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