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霞
(寧夏中衛市海原三中 寧夏 海原 755200)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要素構成的,在現代化教學環境下,教學媒體已經漸漸成為并列于它們的第四要素。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學課堂。生物教學注重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課本中涉及的圖、文、形、像很多,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看,去聽,去想。信息技術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吸引學生注意,降低理解難度。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增大課堂容量,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能力。
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原動力。因此,成功的教學應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興趣能對學生將要進行的學習活動具有心理準備作用,對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育家烏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化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敝挥性O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使其由學習的消極狀態轉化為積極狀態,從而促進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
從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人的認知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部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為了達到有效認知的目的,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認知的主體,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讓學生獲得有效的認知,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以教師講得精彩、學生聽得認真為主要模式,過分強調了學生的學習意志,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學而乏味,興趣下降。而利用多媒體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內容,通過情境創設,協作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發展聯想思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多媒體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變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而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多媒體具有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同時,信息技術的網絡化實現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點對面、點對點的通訊,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課件的動畫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同一個教學班級中存在各種層次的學生,如何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一直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問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使這一目標有可能真正得到實現。
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預先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選擇學習層次和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沒有理解的知識還可以通過不斷重復,教師適時的講解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生物學的許多知識是需要理解和反復記憶的,過去依靠增加讀寫背的練習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美國教育家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認為,學校教育中各種電教媒體的使用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定的直觀情景,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更加深刻,從而使教育更具體,效果更明顯。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合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輔之以傳統教學中常用的板圖、掛圖、模型、標本等多種教學手段,不斷變化刺激,能夠使學生大腦保持興奮,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之上。這對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實驗證明單靠聽覺,可獲知識的60%,單靠視覺可獲知識10%,而視聽并用,可達到86.3%以上,而就保持三天左右的記憶率來看,單用聽覺能夠保持記憶知識的15%,單用視覺是40%,視聽并用可以達到75%。信息技術能做到既能看,又能聽,還能讓學生親自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和保持的知識量,比單一聽老師講課所得到的多得多。
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是任何其它媒體所不能比擬的。使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時立即得到反饋,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建立習題庫,可以根據學生練習情況及時調整習題難度,挖掘學生潛力,對于沒有理解或掌握的知識,可以通過顯示教學片段,回顧教學內容來加強復習鞏固。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教學注重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計算機在應用中最重要的一個突破是虛擬現實,計算機能創造出一個并不存在的,但卻能被人們所感知和控制的電子現實空間。計算機多媒體大量使用虛擬性,能不受時空限制,直接表現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使學生充分感知所學內容。無論是微小的細胞結構,龐大的生態系統,還是幾十億年的生物進化過程,經過信息技術的處理,都可以清清楚楚地顯示在課堂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化靜為動,化小為大,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可以將語言、掛圖、模型無法表達清楚的原理過程形象直觀的表達出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強調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實驗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好實驗對學好生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實驗由于材料采集難度大或反應速度慢,持續時間長等原因而無法正常進行。這時,利用計算機模擬生物實驗教學,可以彌補因實驗時間和實驗條件限制而造成的不足,還可以通過模擬改變實驗條件,觀察實驗變化的規律。
另外,利用網絡技術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世界最前沿的科學動態,開展課外課題研究,搜集科技資料,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