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義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第二幼兒園 貴州 六盤水 553040)
幼兒階段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教師必須合理的進行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努力將幼兒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從幼兒的年齡以及愛好特點等入手,有針對性合理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激發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才能夠將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語言教育占據重點模塊,是幼兒學習其他文化知識的基礎。然而,據了解,目前幼兒園在幼兒語言教學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教學思想滯后以及教學手段缺乏創新等。首先,在教學思想上,教師過于關注幼兒文化知識傳遞,缺少生活語言的有效教學。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講授為主,忽略幼兒語言表達。同時,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組織方式上,缺少創新性與實踐性。教師一味依賴文字知識對幼兒展開語言教育,導致幼兒語文教學活動趨向小學化,不利于幼兒學習和掌握。因此,教師應立足幼兒真實語言學習需求考慮,優化語言教學策略,構建高效語言教學課堂。
2.1 語言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原則,因此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還需要從幼兒的本體出發,從幼兒的實際出發,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教學方式,給幼兒表達交流的意愿,也讓幼兒的經歷和感受與生活相接近。另外在語言輸出之后的評價方式上也需要有激勵性和啟發性,突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意義和目標,爭取讓寓言童話的內容和繪本等等,讓幼兒的學習中有很多的表達展現,讓不同文化的故事在幼兒的語言表達中被運用和理解。符合兒童最近發展區,也符合幼兒的現實生活需要才能夠引起幼兒的疑問和興趣。教師教學提問必須具有啟發性,才可以不斷的激勵其幼兒的心理能力,也能夠達到激發幼兒欲望的目的,進而增加語言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給幼兒做一些有切入點和啟發性的提問與教育,讓兒童的學習更有針對性。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形式也需要是多變的,活動設計豐富多彩,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從“報菜名”的游戲開始,讓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每一個幼兒都達到了動口說話的目標。之后再逐漸的加深,這樣幼兒就從語言的流量到變量,再到存量和增量,達到質的飛躍。
2.2 班級開放性語言環境的創設。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具體環境中運用而提升的。首先,幼兒園課題組針對班級語言環境的創設美觀有余而實用不足的現狀,做環境創設的有心人,想方設法挖掘環境的教育功能,通過引導性的提問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讓環境有話可說,讓幼兒有話題可談。如大班年級創設“小工具大妙用”的主題墻,老師先出示問題:“你見過什么工具?”讓幼兒通過調查、觀察畫出生活中人們使用的文具、廚具、潔具、維修工具等等,貼上主題墻進行交流分享。其次,老師們還針對班級環境創設重說教輕對話的現狀,以幼兒喜歡的游戲化、故事化的方式來作為幼兒與環境互動的紐帶。如在主題活動《車子叭叭叭》中,老師與幼兒一起用大紙箱制作了一輛“班級動車”作為主題壁畫的場景,老師經常以乘務員的身份啟發孩子說說要到達的目的地,路程要經過什么地方?再次,教師在創設開放性語言環境中注意為幼兒營造平等、安全的心理環境,如創設“悄悄電話亭”“心情屋”。以平等的語言環境,讓幼兒自信地交流,讓幼兒對于教師所預設的語言環境有再創造的余地。
2.3 日常課堂中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幼兒因為沒有過多接觸固定形式的事物,其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所以在課堂上多加入可以引起孩子興趣的圖片展示,則可以激發孩子主動想象語言的能力,不但可以增強孩子的組織能力,也能加深孩子對于相應知識的印象;因為幼兒的年齡和所處環境的特殊性,有時在語言上欠缺很多東西,比如想象的事物并沒有辦法明確表達出來,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一些閱讀課程,教師可以將內容解讀,有一定能力的學生也可以自己閱讀,還可以多融合日常生活,延伸孩子的語言范圍;最后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喜好,多開展自由的情境讓孩子嘗試,例如,幼兒總是有幾部喜歡看的動畫片,教師可以選取其中場景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比如《喜洋洋與灰太狼》,根據孩子對角色的理解,在模仿劇中語言的同時,加入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絕對是對孩子語言能力的一種鍛煉。
由于幼兒身心發育不成熟貪玩好動的特點,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讓幼兒在學習中獲取知識。要做到這些,幼兒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調整與幼兒間的師生關系。在課堂和平時的生活中,以朋友的形式與幼兒進行交往,這樣將更有利于幼兒園語言課堂教學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