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笑笑 楊 瀾
(甘肅省華亭市馬峽中心小學 甘肅 華亭 744100)
在我執(zhí)教的班級里,有這樣一群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困難,本應該在父母陪伴下成長的他們,卻不得不有自己的爺爺、奶奶去帶。這些孩子不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情感、價值取向都比別的孩子欠缺。這些孩子有一個響亮的、備受社會關注的名字——留守兒童。
也許對于城市中的老師來說,這是一個相對陌生的群體,但對于我,一個輾轉三個鄉(xiāng)鎮(zhèn)、五個村小的老師來說,這是一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群體。就拿今年我所帶的班來看,全班43個學生,其中留守兒童28個,這還是鄉(xiāng)鎮(zhèn)的中心學校,對于村小來說,留守兒童所占比例更大。這部分孩子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卻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父母只能遠走他鄉(xiāng),他們的成長歷程中缺少父母的噓寒問暖,循循善誘。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兒童看待事物異常,價值觀念、情感教育缺失,突出表現(xiàn)為自閉抑郁、情感冷漠。缺乏集體意識,性格懦弱、行為偏執(zhí)、性格內(nèi)向,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甚至脾氣暴躁、沖動易怒。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學校教育來幫助他們解決、糾正。
對這部分孩子的教育,我們經(jīng)常都是以鼓勵、褒揚、關心等手段來進行教育,生怕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不適應心理,切實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和關愛。而對于他們受挫心理和承受能力方面的鍛煉,向來都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對留守兒童的挫折教育,成為了我們目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那么如何進行挫折教育呢,以我個人之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曾有心理學家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zhí)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很重要,讓孩子能微笑著面對挫折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之一。
但是目前,仍有部分農(nóng)村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認為,孩子犯了錯誤、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從正面加以引導甚至是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導致在農(nóng)村學生教育中,部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的現(xiàn)象有所蔓延。因此,從家長層面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從而使挫折教育在教師、家長、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成為必修課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周圍人和事物的態(tài)度易受環(huán)境及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大都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及時告訴孩子,經(jīng)受挫折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正常現(xiàn)象,人生的道路決不是一帆風順的,總要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要有意識地將學生遇到的困難失敗作為挫折教育的契機,引導學生們遇到挫折不要害怕,勇敢面對,鼓勵學生增強與挫折抗爭的信心,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引導受挫折的學生,讓他們懂得挫折與競爭相伴隨,要成功必須戰(zhàn)勝挫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受挫折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由于人與人在氣質(zhì)、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挫折產(chǎn)生的心理反映截然不同,因此,對學生的挫折教育要因材施教。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進行教育,如果他們自尊心較強,要強、好面子,這一類學生遇到挫折容易產(chǎn)生沮喪心理,對他們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應當點到為止,多加鼓勵;對于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對他們多加安慰,增強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據(jù)孩子的能力進行教育,能力較強的學生遇到挫折時,應重在啟發(fā),讓他們發(fā)現(xiàn)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nèi)ソ鉀Q問題;能力較弱的學生,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他們既能避免產(chǎn)生恐懼心理,又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老師,作為孩子的領路人,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莫大的示范作用,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抗挫折能力過程中,老師們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挫折,要讓學生們看到自己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沒有逃避和退縮,勇于面對,用信心和勇氣感染他們,讓孩子注意到自己是以自信和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失敗和挫。同時,適當?shù)倪\用名人戰(zhàn)勝挫折的事跡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甚至是身邊發(fā)生的挫折事件對學生進教育,進一步激勵學生樹立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勇氣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