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曉 蘇樅樅 周思寧 趙全 張霄 劉敏潔
摘要:對自2013年國家環保部開始推行的“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工作”的整體現狀進行了梳理,通過對沈陽市近兩年來自行監測現狀調查及分析研究,結果顯現出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意識薄弱且能力有限、社會化檢測機構發展緩慢、社會公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以期完善現有自行監測工作,并為后續工作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自行監測;責任主體;環境管理;社會公眾參與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20-0140-02
1引言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部于2017年4月25日批準制定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并于2017年6月1日起實施。在指導和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的同時提出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一般要求、監測方案制定、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信息記錄和報告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從排污單位管理方面看,為補齊環保部門監管之外的“企業自覺守法”與“管理監督”的兩處短板,全面推行自行監測作為有效手段之一,能夠極大的提高污染源管理水平。
2全面推行排污單位自行監測
2013年國家環保部下發《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全國各省隨即各自下發實施細則和相關文件,同年遼寧省環境保護廳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組織實施。
2.1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概述
自行監測的定義是指排污單位為掌握本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對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等情況,按照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規范,組織開展的環境監測活動。監測方式可依托自有人員、設備、場所開展監測,也可委托其它檢測機構進行監測。企業對其自行監測結果及信息公開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2.2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總體狀況
我國企業自行監測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已逐步開展,依據2012年環保部公布數據,全國共計13352家國控企業中67%的企業開展了自行監測,達到10285家。其中,20%的企業采用手工監測,25%的企業采用自動監測,55%的企業采用手工和自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自行監測的排污企業數據依據指導意見逐年變化,總體按照污染源類型可劃分為廢水、廢氣、污水處理廠、重金屬企業。按照行業類別劃分,化工、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開展率較高。依據2016年環保部數據,全國開展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工作的企業仍以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為主,達到14000多家。
2.3沈陽市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現狀
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在推進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工作中,根據遼寧省環保廳及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的《關于全國污染源監測信息管理與共享平臺及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發布平臺信息填報工作的通報》要求,從深入摸底排查到科學制定方案,從優選重點行業試點到全面實施,并根據國家陸續發布的政策要求,及時指導企業完善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形成核發與監管的有效銜接,定期發布關于平臺信息填報工作的通報。截至2018年,遼寧省開展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工作的企業1200余家,沈陽市有400余家企業開展了自行監測,在全省占比超過1/3。
3推行自行監測面臨的突出問題
在環保部門的現行環境監管和執法體系中,監督企業自行監測基礎薄弱,企業自行監測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
3.1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意識薄弱且能力有限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工作起步較晚,新環保法雖然對排污單位自行監測進行了重要闡釋,但仍未引起多數企業的足夠認識。另外開展自行監測工作,需要配置環保專員、儀器設備和實驗室,企業的監測能力較弱,部分企業甚至不具備監測能力。
沈陽市企業自行監測工作開展初期階段主要是針對常規污染物,對于大部分指標企業主體不具備監測能力,只能交由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導致企業自行監測指標簡單、不客觀,而這種簡單的自行監測手段其檢測結果顯然說服力不高,無法真正反映企業的排污狀況。
3.2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緩慢
監測能力不足是日漸凸顯的首要問題,自身具備專業監測技術人員和實驗條件的企業不多,即使具備基本能力的企業仍然面臨公開及時性、質量控制、數據質量、指標完整性等諸多問題,故自行監測工作不僅應依靠現有的自動監測數據同時更需要依賴專業化、市場化的三方檢測機構。而第三方檢測機構市場準入門檻低,標準尚未完善,監管制度仍未建立,因而不能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
3.3社會公眾參與度不高
自新環保法下發并實施以來,社會公眾在環保問題的認知與參與上有了明顯提升,但對于環保相關知識和監管知之甚少,并且沒有有效渠道多加了解,仍然停留在認為環境監管工作是環境管理部門的主要責任,而忽視了作為責任主體的企業以及全社會參的重要性。另外自行監測數據網絡平臺的建設和維護仍處在初級階段,無論是網站更新以及推廣上都存在不及時的問題,故極少有民眾主動查詢自行監測數據。
4推進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目前產生的自行監測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為使環境管理部門多渠道掌握企業污染物排放狀況,同時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從而有效推動自行監測工作開展,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
環境管理部門應周期性對企業進行自行監測工作的政策宣貫,直面企業基層環保工作人員,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根據轄區自行監測開展情況解決實際問題。針對企業普遍缺乏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且人員業務水平低、流動性大等特點,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同時從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
培訓內容應有所側重:具體到自行監測方案的編制、鑒別企業的軟硬件條件、技術難題、過程材料、原始數據保存和報告編制等。
4.2培育第三方檢測機構并加強監管
大力培育社會化檢測市場,規范三方檢測行為,盡快建立出臺相關配套法規,使社會檢測機構更加規范有序的涉人企業自行監測工作之中。目前,沈陽市的現狀是有1/3左右的企業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自行監測,建立和規范環境監測技術服務市場顯得尤為重要。
4.3增強公眾參與度
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同時利用好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輿論引導和科普宣傳,向社會公眾和企業傳遞自行監測工作的重要性,目的是發揮全民參與的合力,對企業自行監測進行更加有效透明地監督,加強渠道建設和推廣宣傳,便于全社會參與其中。
4.4建立監管長效機制
開展排污企業自行監測的最終目的是為強化環境管理,督促企業自覺參與環境保護,自行監測工作任重而道遠,在目前階段仍處于摸索期,所以應加快建立自行監測管理的長效機制。借“排污許可制度改革”的重要時機,規定排污許可的數據來源為自行監測數據并全程監管,從而要求企業進一步加強自行監測工作。
結合自動在線監測廣泛普及的現狀,最大程度地發揮在線自動監測數據的作用,環境管理部門要制定監督檢查方案,從而規范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的自覺行為,以切實有效的工作機制來保證環境執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