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如何有效開展英語詞匯學習當下已經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本文就遵循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對如何開展詞匯教學和詞匯復習展開闡述。
【關鍵詞】詞匯;興趣 ;語境;內涵
【作者簡介】李玲,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向群中學。
初中英語的詞匯學習是學習英語的基本步驟,掌握詞匯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發現了詞匯教學對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幫助學生吸收和運用詞匯就成為教者的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以興趣為主導,解除孤立教學單詞的桎梏
1.解讀教學大綱,為學生減負。單純的詞匯教學是枯燥乏味的,特別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詞匯量的問題,希望學生能將所學的單詞全部掌握,這樣覆蓋面越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越重,真正記住且能夠運用的詞匯就不多了。那么教者就必須認真解讀教學大綱,挑重點詞匯講解,并要求學生重點記憶,而有些單詞只需要認得就好。
2.創設語境展開有效教學。有語境的詞匯教學記憶是最牢固的,事實證明凡是出現在課文中的情境對話里的新詞匯學生印象最深。那么有很多生詞沒有讓學生易于接受的語境,教者就需要創設語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比如在教學develop(developing, developed, development) 這個單詞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語境: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隨著中國的發展,它在將來的某一天會趕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t will catch up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one day.)
3.挖掘詞匯中本身具有的文化內涵和意義。有些單詞本身是具有豐富內涵的,在講解單詞的時候經過挖掘,學生往往會對此產生興趣。比如“human”這個詞是人類的意思,那么它其中隱含的是huge + man 意思就是偉大的男人構成了“人類”的名詞,這個詞充分體現了男權社會的時代特征。再比如“teenager(青少年)”這個詞的構成是teen(數字13至19的后綴)+age+er,表示的就是十三至十九歲之間的青少年。
二、詞匯“分類大法”幫助有效復習
近幾年來的初中英語中考命題中詞匯題比重逐漸加大,所以當期末考試來臨的時候,大多數老師和同學們不約而同選擇從單詞和詞匯入手。在將單詞一個話題一個話題逐一復習一遍甚至幾遍之后,老師們往往會高估了學生的能力,自我感覺比較良好,結果是學生面對一學期將近六七百個新單詞的綜合復習,經常是記住了前面丟掉了后面,大腦記憶的“詞海”里毫無系統性,雜亂無章。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幫助他們將詞匯進行分類整理,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到“效益”最大化。以仁愛版七下為例,我首先將所有名詞橫向分成了幾個大類,如:星期、季節、天氣、月份、序數詞、頻率、方位、公共設施、建筑、交通、運動與活動、生活用品……然后利用縱向網絡模式將一些高頻詞挑出來,如:常用形容詞一大類:精彩的wonderful,安全的safe,美味的delicious,危險的dangerous,友好的friendly...然后常用動詞一大類,學生對于動詞的使用是一個難點,這關系到時態的問題,故而不單單是把這些動詞進行分類,還要把相關用法以及課文里的句子進行知識串聯,這樣就可以采用表格形式:
這有點類似英語四六級的詞匯表,但比之更有針對性。除開一些像put on, right away…之類的固定搭配,歸納起來常用常考的動詞用法并不太多,采用表格法不僅加深學生記憶更能促進學生進行思維拓展。還有一類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形容詞短語搭配,如(be) close to , (be)kind to, be busy doing 很多學生動輒就把be動詞扔了,將形容詞當動詞用了,所以也要幫助學生把它們歸納為一類。這樣的復習方法被學生戲稱為“分類大法”。在經過幾輪復習之后大多數學生自己也就慢慢學會了將知識歸納,達到活學活用的水平,應付考試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另外,為了全面鋪開,照顧班級的整體水平,將“分類大法”付諸實施的時候也要注意任務“分類”,有幾個老在低分線或及格線上徘徊的學生不必要完成所有分類,只要求他們完成常用詞比如星期、季節等類別或固定短語的讀寫即可。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哪怕是最簡單的詞匯教學,教者都需要做足功課,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朱琳.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詞匯學習的策略[H].英語畫報(高級版),201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