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晨 譚 陶 張亞軍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 蚌埠 232040)
在工業設計范圍內,材料是指產品設計和生產中使用的所有物質,它們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而是客觀存在。今天的科技創新是從某種角度看也是材料技術的革命,所以,在眾多課程中,《產品材料研究》課程是產品設計專業最重要的基礎課。課程主要幫助學生能正確和系統地認識設計領域內的材料屬性及加工成型工藝,并運用材料來進行設計實踐。課程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歷史與分類、各種常用材料的性質和加工成型工藝、材料的選擇應用和質感設計、新材料新工藝和發展趨勢等。
課程教學體系不完善
從現有高等教育來看,更多的高校《產品材料研究》課程開設時間較短,教學目標存在局限性的問題。目前的課程設置目標是只為了培養學生能理解常見的材料的性質及其加工手段,掌握設計材料的分類與基本性能,運用材料的屬性體現產品所需要具備的特征。在有限的課程里面,理論講授主要是材料的分類和基本屬性,原理性闡述過多,內容相對枯燥,學生基本停留在理論認知層面,遺忘較快,所以藝術類學生很難理解這門課,學習上比較被動。
導入CMF知識以完善課程結構設計
產品的材料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顏色,表面效果處理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材料,簡稱為CMF(顏色、材料、表面處理)設計,也可以理解為產品的“皮膚”設計。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產品的價值需求由功能與外觀的追求轉變為對品質化生活的追求,消費者需求更加小眾個性。CMF設計是打造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漸成為決定產品成敗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產品材料研究課程與傳統材料課程的教學側重點不同,需要加入了另外兩個要素(顏色、表面處理)綜合考慮,才會使學生考慮設計時視角更加完整,全面。
目前國內有多所著名院校已經開始嘗試在《產品材料研究》課程中介入CMF相關教學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因此,我們在課程中導入CMF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3.1 教學目的。將CMF知識導入到《產品材料研究》課程的目的是理解材料,掌握材料的加工和成形技術,并培養學生如何使用材料來創造具有美感和功能的產品,使學生考慮設計時視角更加完整,全面,為培養具有綜合素養的學生奠定基礎,為企業培養適合產品設計人才。
3.2 教學內容。在培養設計人才培養目標下,《產品材料研究》課程需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其一,了解CMF與產品造型設計的關系;其二,正確,系統地認識工業設計領域內的材料,顏色,表面處理工藝;使學生考慮設計時視角更全面;其三,學生能夠藝術地使用材料,追求材料之間在色彩、紋理、材質方面的和諧與對比,借助材料的協調運用來顯露產品設計的藝術美感。
3.3 教學活動開展形式。
(1)理論教學形式。首先,該階段教師主要以設計的角度對CMF設計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列舉一些CMF的經典案例,讓CMF知識系統的貫穿故事,使學生充分系統的理解CMF的含義。
其次,對各種材料的加工成型工藝手段進行講解,由于課程的工藝原理講解相對枯燥,所以可以選用國外有代表性的視頻及動態圖進行輔助教學,以便讓學生直觀了解各種材料的制作工藝,加深對表面處理工藝的認識。另外,在講解完每種材料之后,我們要列舉一些典型的優秀設計實例,讓學生透徹的分析他人設計產品時是如何考慮選材和工藝,以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各種材料的運用。
(2)實踐教學形式。這個環節通過制作CMF產品策略分析報告對學生進行訓練。
制作CMF策略分析報告需要在以商品化為目的方向下進行產品主題設計,構思過程中提示學生除了色彩,材料的搭配之外還需要考慮產品材料,工藝及成本的關系,這樣的設計更符合企業相關設計部門的設計流程,更加貼近市場實際需要。
策略分析報告內容大致流程為:首先,教師給出命題和相關信息,讓學生構思;拿汽車產品舉例:給出車型的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價格區間,目標客戶群分析(收入,行業,用戶購買因素)等要素。其次,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市場信息,展開CMF設計策略分析報告;報告通過對競爭產品的CMF分析(包括色彩,材質,工藝,紋理幾個方面的比較分析展開)再結合當前的CMF流行趨勢去尋找靈感,隨后給出該產品的CMF導向及建議,最終制作出多款主題的效果圖來直觀表現產品風格和效果。
通過實踐教學,本課程以商品化為導向做設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某個產品的CMF市場調研與競爭產品分析、CMF流行趨勢分析、CMF產品設計定位,制作多種風格效果圖等五個教學環節。這樣的課程設計可以讓學生設計方案考慮更全面,為培養CMF設計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