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新建學校 遼寧 盤錦 124200)
我國自實行素質教育以來,就明確提出要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體育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明確提出,要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在充分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目的是促進體育教育教學的發展,努力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同一個練習內容,有的反應興趣很高,有的則表現不感興趣,有的覺得輕而易舉,有的卻盡了最大努力無法完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安排練習時要因人施教,區別對待。防止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即要照顧關心差學生的學習,又要考慮優秀學生的提高發展。如在學習定點、定距離單手投籃的練習中,若條件充許,可將全班按班優中差分成三組練習,每組都有自己的練習遠度距離,這就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練習的次數和提高準確度。技術好、投得準的采用稍遠距離練習,投籃不太準的可根據自己需求的距離練習,而投籃不準的,可近距離練習,從而可以調動三個方面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組織的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一節體育課的成敗與否,所以我們應該有效的進行課堂組織教學,盡量讓課堂組織新穎有趣。例如,慢跑是田徑課中最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通過改變活動形式的方式能使用單調的慢跑活動變得趣味盎然。如使用不同的隊形,做各種優美圖案的變化等。還可以利用場地器材讓學生進行繞桿跑或越過各種障礙物練習,從而提高學生興趣。通過不同的組織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往往會讓橄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實際田徑課教學中,筆者采用的教學形式有:跑遍校園道路;火炬傳遞接力跑;異性計時法澳生跑,女生計時);跟音樂節奏跑;尋找終極目標分組比賽;往返接龍跑;按踢球場規定圖形跑等。在這些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熱情高,教學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體育課教學一直遵循著這樣的傳統,教師介紹某類項目的技術標準、規則要求,學生也按照各類規范模仿著、練習著,其適用性、合理性沒人去懷疑,創新似乎和體育教學無緣。那么運動項目的規則可不可以變更?不同類運動項目之間可不可以整合規則?例如,我們可以在小學高年級設計這樣一場“比賽”:一對男女同學在進行羽毛球比賽,男生左右開弓,左手拿網球拍,右手拿乒乓球拍,女生拿的是羽毛球拍。你見過這樣的羽毛球比賽嗎?他們打得很開心,比分不分上下,男同學很吃力,因為左手是網球拍,有點重,右手是乒乓球拍,又太小,兩個武器接球都不太方便,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才會出現勢均力敵的較量,女孩有了贏球的希望,男孩也有了賣弄的資本。這不就是創新嗎?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調整規則,甚至比賽器具,這不就是競技項目教材化嗎?
課堂學習中,不是每一個孩子在整堂課都能夠暢通無阻的,因此在課的進行階段和課的結束階段,都要進行適當的評價,及時提出學生練習中動作的優缺點。要時常以“表揚式”的評價來激勵學生,讓其樹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對動作講解時語言要生動、形象,如:“蹲踞式跳遠”騰空步時手臂動作像一手拿鏡子,一手拿梳子做準備梳頭的動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時像緊壓的彈簧;“預備”時像拉滿的弓;“鳴槍”時像離弦之箭?!盎@球”單手肩上投籃的手臂動作就像鴨子伸脖子等。這類形象的語言只要運用的恰當,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學環境開闊,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體育老師不僅要用適當的模仿動作和富于表情的手勢進行教學,同時還要用充滿活力、鏗鏘有力的語言藝術去感染、鼓勵、吸引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和鍛煉,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總之,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體育課堂教學是一門魅力無窮的藝術,教與學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只有不斷地學才能更好地教,在實踐中學,在生活中學,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意識、體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體育教學的美感,切身感受到體育教學的快樂,從而真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益。當然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學,需要的努力還很多,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探索、總結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