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翊潔
(寧波財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75)
1.1 什么是快樂?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價值追求。快樂是一個人由內而發,感受到的一種非常滿足,非常享受的一種狀態。快樂也分為不同的方面,生理上的快樂,認知上的快樂以及審美上的快樂等等,這里只給與簡單的舉例:一種人人都熟悉的淺于表面的快樂——打游戲所得到的快樂,通過打游戲所得到的快樂是一種快餐文化,快餐文化就是可以讓你非常快的得到快樂的感受,這種快樂不具有持久性,淺于表面不是真正最后的快樂,在這個方面上來講,快樂需要對欲望的控制。真正的快樂是持久的,它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
1.2 什么是快樂學習?首先,學習的快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快樂地學習,一個是學習的快樂,前者快樂是學習的工具,后者快樂是學習多追求想要得到的,快樂學習是“苦學”與“厭學”相對的一種學習態度,它更注重學內在需求的滿足而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一般而言,“快樂學習”與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以及學習能力等密切相關,也與外在的社會環境、學校情況和學習氛圍等緊密相連。
2.1 大學教育模式較高中教育模式的不同。大學的教育是為了培養更多的社會人才,而不是培育出只能頑固思維一味學習的書呆子,除了學習,沒有自我生活能力的人,新聞也曾報道過令人大吃一驚的消息,大學新生不會剝雞蛋殼,大學的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生學習、探究、創新及踐行等能力。魯迅先生說:“教育是要立人”。“立人”應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思想觀和探索、思考、學習以及踐行的能力。人類的偉大導師馬克思說:“教育絕非單純的知識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
2.2 大學生要盡快找到新環境下的快樂學習方法。剛升入大學的新生,對新的環境感到新鮮的同時,也會存在不適感。因為你不僅要對學業的壓力,還要面對人際交往。很多剛入大學的新生會對人際交往問題感到不安,大學的環境是一個小社會,不再是在父母保護下的溫室,要有自我生活的能力,要學會處理除了學習以外的各種的事情。
3.1 理論意義。一是豐富了素質教育內涵。為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在教育中需要重視人五個方面教育,第一個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方面,第二個是能力培養方面,第三個是注重個性發展方面,第四個是重視身體健康方面,最后一個是心理健康的教育方面。
3.2 實踐意義。自主性學習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是知識、經濟更新換代飛速的新時代,身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大學生們,只有通過自主的學習才能與社會接軌,與時代同步。如果學生自主開發力不足,必然會被淘汰,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符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