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榮
(安徽省霍邱縣新店鎮初級中學 安徽 霍邱 237400)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是人的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人的學習、成長、進步都是和教育分不開的。而情感教育又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不能失去情感,由此可見,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雖然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并且懂得對學生學習中的過程和方法的引導,但是卻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情操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生不能正確對待,沒有良好的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只能束手無策,等待“援兵”.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思維能力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這是因為教師營造的課堂氣氛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和學習狀態。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讓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開拓學生的靈魂和智慧。為了讓學生更喜歡學習語文,教師還要經常用真誠的微笑、信任的眼神、鼓勵的話語來激勵每一位學生,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討,獲取知識。相信教師積極的情感融入,課堂上必定會洋溢著學生快樂的笑臉,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會順利實現。
創新能力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的必要階段,是進入21世紀以后,學生必須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空間,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思考、創造。教師要充分發揮好指導作用,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情感教學的運用是密切聯系的。我們所說的情感教育實際上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社會性情品質的培養。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促使學生自我情感調控能力的形成,并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生活等一切事物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自己獨立的健全人格,真正成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創造型”人才。
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體驗對學生進行的一種理性的教育過程,它應該屬于教育的非智力因素,但是它卻對學生的智力水平、道德培養、心理健康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滲透,能夠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和依賴感,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形成積極、健康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信任教師,愿意和教師接觸,才能夠更好地上這個教師的課,聽課才會專心,學習效果才有成效。所以,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明白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巧妙地將情感融入到教師的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很多不良的情緒都會影響學生正確、健康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幫助學生消除不利于成長的情緒和因素,使他們都能夠向好的一面發展。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簡單粗暴式的批評教育或者采用壓制的方法都不是可取的,結果只能是越教育越遭,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學的開展。面對這一情況,教師要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啟發和點撥學生,使學生在無形中明辨是非、學會做人。情感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用到的一種教育教學形式,它是愉快教學的前提條件。只有在教學中融入了情感教學的內容才會真正做到給學生創設生動、愉悅、和諧、活潑的教學氛圍;才能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內在潛力,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才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參加各種教學活動,迎接各種挑戰;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全面、主動、和諧發展;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還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當今社會形態發生了變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徹底被改革的浪潮所顛覆,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決定了教師必須要走進學生的內心,必須要和學生融為一體,必須要將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對學生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教訓,讓學生對自己建立起自信,使他們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促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初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學生只有不斷進行知識的累積,才會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認識,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