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俊
(建湖縣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 鹽城 224700)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圍繞教學內容而展開互動的過程,以教師完成預定授課任務、學生掌握學習內容而結束。表面上看,教學的過程僅包含教師、學生、學習內容幾個因素,以講授或學習內容結束告終。實際上,教學是非常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除上述看得見的“場內因素”外,很多看不見的“場外因素”也會對教學過程產生重要影響。眾所周知,學習是認知過程,經由對認知對象認識、了解達到頓悟,最后將認知對象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因為,“學生對于新知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舊知基礎上拓展延伸。”[1]然而,認知的對象是學習內容,它雖然完整囊括了學習的所有步驟,但卻忽視了對認知活動起到影響的其他因素。如果不考慮這些看似與認知活動無關的“場外因素”,認知活動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試想: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學方法,同一教室內的學生為何有不一樣的學習效果?有鑒于此,元認知理論應運而生。
元認知理論源于心理學,是認知的認知。它不直接參與認知活動,但可以通過對認知活動的研究、監控和調整,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元認知理論通常被認為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與元認知調節。其中,元認知知識是對認知活動主體、認知活動對象及認知規律的認知,是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調節得以展開的基礎和依據,也是認知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的前提,在元認知理論中居于基礎及中心地位。“在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個要素中,元認知知識是另外兩個要素發揮作用的起點。元認知知識就是指主體對認知現狀的了解。”[2]就教學而言,元認知知識要求教師既要了解認知規律,還要熟悉教學對象和教學材料。以特殊教育學校培智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方法與普通學校的學生有很大差別,如果教師對這個群體的認知規律、認知特點沒有清晰的認識,就不可能很好開展教學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元認識知識對以培智生為教學對象的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元認識知識是元認知理論的核心部分,其研究對象為認知主體、認知內容及認知規律本身。從元認知知識的研究對象來看,它涵蓋了認知活動涉及到的所有方面,這些方面相互影響,互相作用。認知主體是認知活動得以展開的前提,如果脫離了認知主體,認知活動就失去了意義。“教師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本質和規律,感悟數學的魅力,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繼而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啟迪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數學學習習慣、數學情感和態度,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3]以作為認知主體的培智生而言,他們的認知方式有別于普通學校學生,因此需要教師清楚了解這個群體的特點及認知規律。培智生有其獨特的特點:培智生現有的知識儲備通常少于普通學校同階段的學生。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數學課堂對培智生開展教育的起點不能過高,否則就會挫傷師生的積極性。相反,“教師要盡可能地讓不同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使他們建立自信心。”[4]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必須對培智生的知識貯備情況、認知能力、認知特點及興趣愛好等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然后確定適當材料作為教學內容。
教師需要透徹認識認知對象,及對認知對象性質及特點的了解。這要求教師不僅熟悉教學材料及教學目標,更要透徹理解教學材料。“元認知知識中,有關認知材料、認知任務方面的知識是形成數學思想方法以及提取、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5]教學目標是終結性要求,但并非策略性指導,因此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并做到了如指掌。唯有這樣,教師才能熟練地將教學內容用不同的方式講解出來并預設各種問題,“提煉具有層次性的系列提示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認知層次和實際水平不同,多元化選擇相應提示語,因勢利導,巧妙設問,最大限度滿足學生需要,建構高效的數學課堂。”[6]此外,教師可利用自己對教學材料的認知,將教學內容與已有的知識儲備自動關聯,以自己較為熟悉的教學方法講授教學內容,從而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需要深入理解認知規律,學習與小學數學相關的認知方法,熟悉各種認知方法的優勢與不足以及適用何種認知方法的具體情況。此外,由于教學對象是培智生,教師也需要針對性地學習有關培智生認識能力及規律的相關理論,從而在一般認知規律與特殊情況相互作用中找到適合培智生的認知方法。除通過學習認知規律外,還需要能在認知規律中找到與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匹配度較高的認知方法,并且在對上述兩個因素充分考量的基礎上,做出最佳選擇,然后再根據經驗、具體情況對選擇的認知方法做具體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并非始于講授教學內容,而是從教師得知自己的教學對象及教學內容后已經開始。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課堂的講授,而且依賴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準備。而元認知知識為充分考慮場內因素和場外因素提供了理論指導。因培智生現有的知識儲備、認知方式、興趣愛好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有較大區別,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更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以更大可能地服務于教學。盡管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但都會受到相似的場外因素的影響,因此,無論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的教師,都需要對影響教學任務的各種因素予以充分重視。從這個意義上說,元認知知識對整個教師群體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