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淑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36中學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素養是通過訓練和實踐才獲得的技能,而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依據此概念,我們不難理解它包含的六個方面:第一,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基礎素養;第二,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第三,核心素養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第四,核心素養具有發展連續性和階段性;第五,核心素養兼具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第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個體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鑒于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對培養初中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我們不妨結合上述的闡述試著給“語文核心素養”做出一個簡要界定:學生比較穩定的、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修養,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簡單來說就是“語言層次”和“文章與文學層次”“語言層次”,較多關注詞匯、句子、修辭、語法等,而“文章與文學層次”是語言具備了完整形態的表達,具有了結篇的意義。其次,我們看看語文核心素養與高階思維能力的正比例關系。高階思維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主要體現在創新、問題求解、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因此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低決定了高階思維能力的強弱,這就是我們力求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所在。最后,我們把體現語文素養的某一個“點”作為提高高階思維能力的突破口,也就是說以“點”為“契機”。
而這個“點”究竟是什么呢?既是學生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點,更是老師指導學生學習某一知識的具體方法,方法是解決一切難題的途徑,因此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過程中,老師的指導方法就顯得尤為關鍵了。現就現代詩歌鑒賞方法對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高階思維能力的作用做以下深入闡述。
學習其實是帶著一些問題出發,并最終要解決一些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
要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詩人的生活經歷和創作風格。可以說,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詩人創作的靈感。如《沁園春·雪》是毛澤東在陜西清澗指揮紅軍渡河東征,當時為了視察地形,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豪放之詞。在預習階段,學生如果主動查找資料后了解了寫作背景,那么對于詞上片內容的加深記憶也好,還是對詞下片議論抒情的理解也好,都是大有裨益的,倘若對整首詞的理解,學生也能不難理解作者生動地描寫了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麗的北國雪景,縱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的這一中心思想。
如果學生將學詩的“知人論世法”運用到每一次的學習中,相信在思維中也會形成定式:從“知人論世”中明白“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更為重要的是漸漸地就養成了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必為了解決問題而一味地去解決問題。總之,“知人論世法”既能讓學生養成查閱資料、自主學習的習慣,又能在實際中解決問題,所以“知人論世法”能有效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中的問題求解能力。
形象,又稱藝術形象,在詩歌中也成意象,就是指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實物載體,換句話說就是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現代詩歌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的,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些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如《我愛這土地》,作者為什么將自己比喻為一只喉嚨嘶啞的鳥兒,在這里正是運用了意象,自己就是深受壓迫、飽受摧殘的一只鳥兒,更為可貴的是這只鳥至死不渝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更是表明了詩人自己對祖國大地的眷戀、熱愛,為民族解放、為祖國前途命運獻身的愿望。又如余光中的《鄉愁》這是一首抒情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實物化,變成具體可感的東西,表達了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
《國家十二五教育規劃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適應學生身心特征和課程要求的有效教學模式,改進教法、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人的思維過程中包含著創造性思維,它強調的是思維的高大寬深,我們做出任何判斷或者決策前都會經過信息收集、分析等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具有較好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明顯會比其他人想出更富創意、更加新穎的觀點、看法,此時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所謂的創新能力是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欣賞作品,獲得參考價值,從而激發其創作靈感,創作靈感被激發出來后,下一步就需要將靈感付諸實現,一部富有創新的作品就會在不久的將來誕生了。
結合詩歌鑒賞的形象法,如果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形象法,那么不僅能深刻體會到詩人的情感,還會佩服詩人運用了貼切的意象,從而在分析詩歌或寫作練習中就能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有意無意地模仿詩人運用的形象法,所以詩歌鑒賞中的把握形象法既能促進教師探索有效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能為培養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創新能力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情感是全詩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中的感情基調,才能準確地理解詩歌的主旨。
理解情感法主要包括三個考查層面:評價詩歌的內容主旨,評價詩歌的思想感情,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可見詩歌鑒賞的理解情感法是多么重要。
人的思維過程還包含著批判性思維,它強調的是穩準狠快。我們在經過信息收集、分析這些過程后,就進入了判斷階段,有些人的決策會讓很多人信服,這其實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體現。這些人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且能言善辯,能帶領其他人的想法形成最后統一的想法,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思維能力是后天習得的。
要鑒賞詩歌的情感就需要學生充分主觀能動性,對詩歌的內容主旨、思想感情、作者的觀點態度做出相應的選擇和評價,此時做一個有效的思考者,而學生的高階思維是在其學習的潛能被釋放的狀態下培養出來的,也就是說,學生運用理解情感法,在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指導下,逐漸產生了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而且這種能力會越來越強。
以上是現代詩歌的三種鑒賞方法對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高階思維能力的作用分析,也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