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瓊芬
(四川省閬中市洪山鎮小學校 四川 閬中 637400)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語文是工具,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運用更直接,更具有實際價值。每個人都應具備較強的說話能力,以此作為立身、處事、待物、生存的基礎。良好的口才需從小培養。小學生正處在語言感知和語言表達最佳年齡段,語文教學應不失時機地對其進行系統科學的訓練,教師應聯系實際,下功夫指導。鼓勵學生勇于說話、樂于說話、善于說話。這不僅是完成語文教學本身任務的需要,更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學面向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口語表達的指導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契訶夫認為:“書是音符,談話是歌。”倘若說話能夠像唱歌一樣讓人心情舒暢,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學生會萌生表達的情趣,樂于表達交流。一些學生在課堂中羞于表達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感受到表達的樂趣,缺乏表達的自信。我們若要打開學生言語的閘門,讓他們的表達如浪潮一樣波瀾壯闊,必須為他們營造一種寬松的表達情境,消除膽怯壓抑的心理,誘發口頭表達的欲望。
古語云:“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愉快的情境直接刺激人的思維,激發人的情感,促進學生表達興趣,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創設歡快的情境,營造寬松的氛圍,激勵學生表達。例如當老師進行《母親》這篇課文教學時,在進行講課之前,老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在母親節那天,老師故意問學生那天是什么日子,然后說母親是最偉大最無私的人,在母親節,我們該怎樣報答母親,最想對母親說什么。通過老師課堂上這樣的引導、提問,來激發學生想說的沖動,這樣學生一個一個暢所欲言,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筆者的話剛說完,學生們一個個舉起小手,爭相發言。輕松的談話,筆者以拋磚引玉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了和諧的表達語境,有效地煽情,調動了學生的表達情趣。
學生表達的動力來自教師的引導和激勵,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表達話題,也要關注表達過程,及時對學生的表達予以中肯的評價與由衷的贊賞,激勵他們踴躍表達,讓他們嘗到表達的成功與快樂,不斷滋潤表達的情趣。
說話有趣,主要是指導學生克服掉說話干巴,直來直去的缺點,力爭把話說得生動活潑,繪聲繪色。低年級小學生詞語掌握的少,每次上說話課時,我都有針對性地選抄一小黑板詞語,讓同學們選用,鼓勵同學們多看圖書,以豐富詞匯,同學們每用上一個有色彩的詞語,老師都給予鼓勵,在教學中我有意識隨時隨地向學生滲透有關修辭方面的知識,盡量引導學生把話說得生動有趣。每次看物說話我都引導同學們展開聯想。
說話確切,主要是指導學生說話不出語病,少說語病,每句話都合情入理,每段話的中心民要明確、正確。同學們說半截話或用詞不當,說病話,我隨時聽到就給指出來。如有的同學說幫媽媽刷碗一段話,他對媽媽說:“媽媽,你刷碗多累啊,放那我刷吧。”這句話在語言結構上沒毛病,但不符合實際情況。我就指導那位同學改成:“媽媽,你工作一天了,休息一會吧,那碗我刷吧。”這么一改,話既說得自然又合情合理。
聽和說是一對“孿生子”,培養良好的聽話習慣,可以促進說話能力的提高。經過多年的觀察,我發現一些不善于說話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不會聽老師講話,不善于聽同學發言,因此,也就不利于吸取別人的優點。為此,我要求學生在聽話時主動調整自己的思維,排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努力聽清說話人的每句話,每個詞,盡量在心中形成表象。對聽到的話還要進行重新總結、評價,區分主要和次要,自覺記憶某些需要牢記的要點。我們開展聽的活動主要有組織學生收聽少年兒童節目,廣播,聽朗讀錄音、聽故事。做傳話游戲等,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的提高。
誦讀訓練是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的基礎,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訓練。通過朗誦、背誦,訓練語感,學生不斷積累詞匯和句式,豐富口頭語言,培養學生說普通話的習慣和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精選的課文文質兼美,低年級的課文篇幅短小,孩子大多可以熟背,到了高年級大多孩子是不會熟背的,甚至有的孩子連讀正確的基本要求都不能達到。這也是造成學生說話能力低下的原因。由此,我鼓勵學生向以上的語言大師學習,并結合閱讀教學,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多讀多背,使學生受到規范的書面語言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語感。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學習語言必須記憶,必須背誦。不記不背學不好語言,這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認的學習語言的規律。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妙詞、佳句、名篇。以此不斷地充實語言庫存。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讀多背。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地進行探索,認真研究學生和教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不斷總結經驗,同時辯證地吸收別人的成功經驗,指導我們加強口語交際能力。要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樣的,途徑也是各不相同的,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學生的現狀,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多讓他們有獲得成功喜悅的機會,學生在此方面肯定會有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