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敏
(貴州省金沙縣安底鎮中心完全小學 貴州 金沙 551800)
兒童哲學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它融合了許多哲學家們的偉大觀點,并將這種哲學思想以一種易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傳遞出來,基于兒童心理特點和其認知水平,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兒童哲學與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相結合,就可以運用易于學生接受且有深度的教學語言激活學生靈活的思維,將學生的邏輯能力、創造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大大提升。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提升課堂的質量和效率。
1.1 兒童具有跳躍性思維。兒童哲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塊,其作用主要在于教育意義,但有的教育家卻認為兒童哲學不具有理想的教育意義,因為哲學對于兒童來說來太深奧、抽象,然而,他們忽略了兒童此時還未經過系統化的學習和訓練,其思維模式還是比較跳躍的,再加上兒童哲學的呈現方式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對小學生來說也并沒有很難接受。從很多研究不難發現,兒童是可以理解哲學的,并且可以從哲學的學習中慢慢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兒童具有最重要的特性——好奇心,正是這種可貴的好奇心讓學生在面對這個對他們而言還較陌生的世界時可以保持高漲的熱情和好奇心,對于學生提出的許多疑問,也是非常具有跳躍性的,這正是他們在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之一。因此,學生雖還比較稚嫩,但他們的跳躍性思維和好奇心卻可以幫助其好好運用兒童哲學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1.2 小學語文教材中本身富有哲理。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便是提問題,有了疑問,學習更有針對性,而小學語文教材就具有這種特點,在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中常常有幾個課后問題供學生去思考,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對故事中的哲理有著更深的理解,進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而通過閱讀教材,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的寓言故事非常風趣幽默,有的成語故事引經據典,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運用一定要和兒童哲學相結合,在學生可以接受的程度上表達出想傳遞給學生的哲學觀點。因為小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有限,還不能比較順暢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鍛煉其良好的思維模式。
2.1 引導學生養成其思維模式。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氛圍是處于小學生群體之中,故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提升其思維能力,作為一個群體,應有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和集體精神,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自己的集體觀念。另外,針對于每個學生的差異性,老師應當正確地認識到這些差異性,并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其個性,在課程內容過于統一的氛圍中,學生易形成千篇一律的思維模式,很少有學生敢于發表出自己獨特的意見,漸漸地,學生喪失了屬于自己的個性,這便會造成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退化。最后,老師要學會用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經過學生心中的疑問,更有方向性地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提問,讓學生擁有善于存疑的特性,帶著問題去學習,融入兒童哲學的思想,讓學生的思維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比起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主動式的學習方式顯得更加高效。而通過一次次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2.2 改善現有的評價機制。教育的本質意義并不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而是讓學生不斷地提升自己、發現自己,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當僅僅通過考試成績判斷一個學生是否為優等生,而應當從一個學生的核心素養來綜合考慮。很多時候,正是老師過于苛刻的批評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如果老師可以多采取鼓勵表揚的評價模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學習,充分地體會兒童哲學,學生將會從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學生通過養成運用兒童哲學的習慣,漸漸會習慣于深層思考,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視野也就不同。學生養成的這種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在其今后遇到問題時會顯得更加重要,這時的學生,其思維模式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輕易地解決掉問題。
兒童哲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實現了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要求,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并通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許多兒童哲學的道理中慢慢形成一種健全、積極的人格,因此,將兒童哲學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是很重要的,老師應當不斷探索直至找出一種可以極大地發揮出這種教學模式的價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