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華
“意象”一詞早在《周易·系辭》中就已出現,《周易》曰“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1]。關于水的文化意義,傅道彬曾說:“首先水限制了異性之間的隨意接觸,在這一點上它服從于禮義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獲得了與禮義相同的象征意味。”[2]水以其變化、無情之特性使得詩詞中常常涉及。水之重要對于詩詞不言而喻,尤其是詞。
晏幾道少年時期其父晏殊罷相,后來隨著晏殊的去世而家道中落。青年時期又因為鄭俠案卷入黨爭,故而對于政治十分失望。他一生沉落下僚,不喜與達官貴人交往,孤高自許,雖表面遠離政治,縱情于聲樂,然而實際上多憂患之思。在晏幾道的詞中,“水”意象亦多次出現,意義頗深。本文著意于以《全宋詞》、《二晏詞箋注》所存晏幾道詞260首為底本探討晏幾道詞中水意象的生命意識。據筆者統計,小山詞中,僅僅出現直接含“水”意象的詞就有60余首。本文所論便主要以小山詞中與“水”直接相關的水意象為主,其他間接相關意象為輔,通過對水意象的分析,闡釋晏幾道的憂患之思。
晏幾道的一生坎坷,雖也有過做官的經歷,和大多數文人一樣,仕途不順成為晚年生活的一道悲涼的風景,心中積滿了惆悵,士大夫特有的憂患意識就顯露出來,今昔之感往往通過水意象呈現出來。
晏幾道以水意象書寫懷舊之感,往往寄予盛衰之感。夏敬觀《吷庵詞評》:“叔原以貴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邱,身親經歷,哀絲豪竹,寓其征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于父。山谷謂為‘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未足以盡之也。”[3]P3450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論稿》論小山詞時說:“除去這些詩酒風流的艷詞之外,在晏幾道的詞中還流露有很深的盛衰今昔之感。”[4]如《臨江仙》:“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5]P273
此詞是《小山詞》第一篇,頗有“清壯頓挫”、“動搖人心”之特色。此詞上片憶舊,寫與蕓昔時相見之場景。下片寫今,通過“流水”、“行云”、“飛雨”等意象烘托思念之情。起句“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以流水、行云為喻,流露出一種深深的今昔盛衰之感。葉嘉瑩主編《晏幾道新釋輯評》便評道:“下片頭兩句‘流水便隨春遠,行云終與誰同’,文筆確如行云流水,極其順暢自然,而其內涵同樣也是極其充實飽滿的。……流水、行云是極其常見的景物,在天空飄浮,在地上流動,既像時光的飛逝,又像世事的變遷,自可引發人們的聯想。”[6]P3今昔的對比,同樣有今昔盛衰之感。
又如《鷓鴣天》:“今感舊,欲沾衣。可憐人似水東西。回頭滿眼凄涼事,秋月春風豈得知。”[5]P317此詞也是感舊懷人之作,寄予今昔盛衰之感。上片寫往日的歡會,“云隨碧玉歌聲轉,雪繞紅瓊舞袖回”,極言其盛況。下片則陡轉,“今感舊,欲沾衣。可憐人似水東西。”其以水之東西流走比喻人世之凄涼,即以水之東西分流以喻分離的人不能相會。此詞以水為喻,今昔對比,寄予出深切的今昔之悲。
晏幾道之身世之悲于詞中表現十分明顯。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序例》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實罕其匹。”[7]夏敬觀《吷庵詞評》:“叔原以貴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邱,身親經歷,哀絲豪竹,寓其征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于父。山谷謂為‘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未足以盡之也。”[3]P3450晏幾道由于自己的身世坎坷,其往往用水意象寄予自己深深的身世之悲。
晏幾道起初還是有積極入世的想法的。《邵氏見聞錄》卷十九:“晏叔原,臨淄公晚子,監潁昌許田鎮,手寫自作長短句,上府帥韓少師。少師報書‘得新詞盈卷,蓋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補不足之德,不勝門下老吏之望’云。”[8]他想通過長短句來得到韓維的賞識,結果事與愿違。而其雖身居下僚,卻也十分正直,關注社會,不滿新法。繆鉞《靈溪詞說》也說:“在政治上,當王安石新法推行甚力、新黨布滿朝廷之時,他與鄭俠對新法之流弊表示不滿。從這一切看來,晏幾道在當時上層社會中是不合時宜的。”[9]P165只是卷入黨爭,一生惆悵。
山水本無情,往往造成阻隔。由于晏幾道自身性格及遭際及當時的政治情形,使得他常常用水意象述之于此,含蓄幽微地表達自己的身世之悲。如《虞美人》:“飛花自有牽情處。不向枝邊墜。隨風飄蕩已堪愁。更伴東流流水、過秦樓。”[5]509此詞妓女自嘆身世之詞,實則以詠飛花而傷己之身世。下闋末二句“更伴東流流水、過秦樓”,花之不幸已經足夠,卻又要伴隨流水。使人想起那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又如《木蘭花》“曲終人意似流波,休問心期何處定。”葉嘉瑩主編《晏幾道新釋輯評》評此詞道:“‘斷腸聲里”、‘休問心期’,看似閑處著筆,實際上寫的是主人公心底的苦澀、命運的渺茫。”[6]P132
總之,晏幾道出身于官宦之家,在家道中落后,心中的落差感使得小晏不得不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流水所蘊含的無限人生之感,愈益強化了文人的感傷與憂患意識,使之常常以悲觀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所遇到的不幸之事。
晏幾道出身富貴之家,自身性格十分孤獨清高。家道中落以后絕少與達官貴人往還。晏幾道繆鉞《靈溪詞說》則言:“晏幾道厭惡仕途渾濁,不肯與達官貴人往還。同時,他出身于貴公子,又不能到社會下層去,于是他只能與他那個階層中性情相合的人交往。”[9]P162而水意象在晏殊詞表達孤獨之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5]P282的千古名句。此詞是晏幾道的名篇,感舊懷人,極寫出孤獨之感。葉嘉瑩主編《晏幾道詞新釋輯評》評道:“這首《臨江仙》是小晏詞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描述的是繁華熱鬧之后的空虛寂寞之感。”[6]P14“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以落花微雨表達孤獨之感而成為千古名句。譚獻《譚評詞辨》評道:“‘落花’兩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則言其“既閑婉,又沉著”。唐圭璋先生《唐宋詞簡釋》則言:“‘落花’兩句,原為唐末翁宏之詩,妙在拈置此處,襯副得宜,且不明說春恨,而自以境界會意。落花,微雨。境極美;人獨立,燕雙飛,情極苦。”[10]
此外,在看似曠達的水意象的書寫中,晏幾道往往流露出自己的孤獨之感,令人感到一絲淡淡的哀愁。如《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5]P402此詞雖是借寫彈箏來表現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情態與聲音。《湘江曲》曲調悲涼,當出自《楚辭·遠游》“使湘靈之鼓琴兮,令海若舞馮夷”,表現哀怨之情。首句言及《湘江曲》本已有湘江,接著便以水寫聲:“聲聲寫盡湘波綠”,意即聲聲凄涼的箏音,仿佛使聽眾看到了湘江的綠水滔滔。以視覺寫聽覺,實有通感之妙,更覺凄涼之意。
水意象蘊含了多種意義,表現出不同的情感內涵。在晏幾道詞中,多次出現的水意象代表了他憂患的心境。水意象在晏幾道的詞中被寄托了不同的自我意識,晏幾道將個體的生命意識投射到特定內涵的水意象上,表達出淡淡的憂患之思。晏詞中的水意象展現的是水的陰柔凄迷,表現出淡淡的憂患之思,是其曲折人生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