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標
學院微信公眾平臺是學院傳播信息文化的重要平臺,在學院發展方面提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如何做好微信公眾號平臺?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或可裨益于平臺建設。
微信公眾號是開發者或商家微信公眾平臺上申請的應用賬號,該帳號與QQ賬號互通,通過公眾號,商家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形成了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微信互動營銷方式。而學院公眾號相對是有針對性的,目的性的。主推的一些文章,圖片,視頻等都是關于學校的,針對這些,就要講究其特有屬性。
公眾號的產生是基于其定位到底是什么?要明確其性質,從屬性上界定。對于公眾號,具有多重性。作為媒體性質,首先具備了傳播的功能性,而公眾號,就是媒體的,所以它具備了媒體的功能性。那對于學校公眾號,就明顯賦予了宣傳的功能,從這一點來說,學校微信公眾號就是宣傳學校,是學校的喉舌。為此須做好前期規劃與準備,確定它的主題。從推文內容的嚴謹與原創,到最后的推廣或吸引人的眼球,以及增加點擊率和閱讀量,都要通盤考慮,全面權衡。依據目前眾多高校的公眾平臺的運行情況,多為圍繞定位的主題而展開。一般來講多以宣揚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配合學校育人工作,引導青年新媒體愛好者成為社會的合格人才;旨在以新媒體為媒介豐富青年新媒體愛好者的活動,引領青年,服務青年;傳播學院正能量,繁榮學院文化。只有明確定位于學院的校園文化與專業建設,才能有自己的特色與傳承,也才會找到學院公眾平臺的自身發展的道路。
學院官微的主要服務群體是學院的的師生。在發布的內容方面要進行篩選,我們在發布的時候需要考慮清楚“閱讀者想看到的內容”和“我們想要閱讀者看到的內容”這兩方面的關系。
既然群體是學院的師生以及已經畢業離校的同學,那么在學院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主要內容方面就是圍繞校園文化、校園重大新聞、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這方面的內容相比一些時事政治的關注度會高一點。在內容方面要盡量避免使用百度百科網絡上的表情包、圖片,百度百科或網絡上的使用度太高,就會失去自我,沒有學院微信公眾號的自己的風格特點。同時我們還可以發表一些關于學院獲得的榮譽和學院內的一些杰出的校友的成就,增加閱讀者對于學院的一種優越感,但是不需要大量發送這類型的內容,大量的發布不僅不會得到大量的閱讀量,也許還會適得其反的減少閱讀量。
學院的微信公眾號是一個代表學校的官方微信。因而,必須圍繞學院的中心工作做好采訪與報道。
人物的時間約定上,因為微信的制作與發布主要是以青年志愿者或微信愛好者為主,學習是其主要的任務,只有利用學生課后休息時間進行采訪活動,而且被采訪者一般也是教師或學生,因此,必須選擇能被雙方都可接受的時間段,提前預約,合理把握時間節奏。
在提綱的擬定與修改上,要細化方案,明確采訪的對象,確定采訪的主題并圍繞主旨,擬定采訪的內容。做到擬定的題目重點突出、題目之間不沖突,語言要有條理。
采訪過程,要認真傾聽在交談中發現線索,動腦分析,盡量啟發被采訪者多談一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既要善于啟發交談者講話的愿望,又要善于抓住中心問題;還要善于抓住細微的變化。現場采訪觀察要仔細。直接到現場看,注意觀察要全面、入微、深入。問情況要虛心。提問,是采訪成敗的關鍵。采訪提問是藝術,不可輕視。提問一定要看采訪對象、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一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該提問的問題。開好采訪座談會。這是一個比較簡便而效果顯著的采訪方法。無論是了解全面情況還是重點了解某個問題都可以采用。掌握個別采訪的技巧。為了了解某個問題或細節,可以找當事人或知情人做細致調查。
在學院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方面,我們不能只是單發面的向閱讀者發布采訪內容,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上我們可以增加采訪互動的環節,可以讓閱讀者和我們反映他們的觀點和意見,并且有人能在后臺即時與閱讀者進行溝通,并且向他們表明觀點和意見的采納與否,無論是否采納都向他們回復。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編輯完成采訪推文之后需要謹慎的進行檢查,從文字、標點、句子,從格式、排版等方面都要一一予以完善,確認無誤后,發布出去。不能出現失誤。否則難以補救,我們不能保證在這段時間里沒有閱讀者看到,我們不能讓閱讀者看到學院微信公眾號的一丁點的錯誤,所以我們在發布采訪推文之前一定要嚴謹對待。
對于采訪得來的素材,依據微信要求,簡潔、洗練、意賅的特點,進行剪裁。不需要像寫散文一樣濃墨重彩,不酣暢淋漓,不足以慰胸中塊壘的一瀉千里。在標題的醒目、哲思上下功夫、在標題的生動形象上著力,甚至于煽情,目的在于吸引讀者的趣味,激發其興趣點。就好像看報紙一樣,標題就是最重要的存在。讀者對標題感興趣,自然就會對導語以至主體感興趣,也許會對背景材料都會一覽無余。因而,微信的標題編輯至關重要。
微信的正文,是標題語意的延續擴展,是標題的持續推進與拓展延伸。需要重點突出寫作,如果是散文就必須講究散文的寫作方法,緊扣“形散神不散”之特點,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都可以寫在筆下,也可以繪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只要是圍繞中心,不離題,都是可以寫進來的。如果是詩歌微信,不管文字如何組織,但表達的意思不能被割斷。或者牽強附會,語意錯亂。語意必須具有持續性、連貫性。盡管有思維的跳躍性,但不能隨思維的跳躍而不斷起意。如果是學院新聞報道,也可按照新聞寫作格式與要求進行寫作與布局,從整體上呈現倒金字塔結構。如果是學院的專業建設,就要將該專業的開設與人才培養方案弄清楚,從教育的主體的專業素養之習得,教育客體的前期知識積累與心理訴求;從該專業發展的前景與教育客體的心理期許;從教育客體的就業比例與崗位適應性、受眾對象的心理預期等方面都宜一一考慮。主題是不能隨意更改,言辭必須圍繞。正如劉勰所云“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文辭固然重要,而微信編輯能力也是如此。“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
采訪后,將素材予以仔細提煉與組合,將題材予以重新布局與深化,內容力求嚴謹。將照片予以選取與像素處理;將錄音錄像予以合理合情科學剪輯處理以及將整個微信排版的美化與科學規劃……這些都會是采訪以及采訪后的必須步驟。這樣運行就會合適,容易達到預期效果。讀者的興趣點會增加、閱讀量也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