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柳
(湖南省雙峰縣青樹坪鎮華國中學 湖南 雙峰 417700)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大量農村農民涌入城市,而將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鄉,使得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由于長時期的遠離父母,沒有在小時候得到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因此產生了不少的心理問題,這些情況不僅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也阻礙了家庭之間的交流和諧,不利于中學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需要學校加強對留守兒童的人格教育培養。
1.1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在現代生活中很多農村人口進入城市找工作打工或者經商,將子女交給祖輩或者親戚進行照顧,由于長時間的無法見面,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溝通出現障礙,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無法有效的進行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使得這些兒童長期遠離父母,缺乏對子女的關愛,內心孤獨寂寞,在生活中感到無依無靠,很容易讓留守兒童產生自卑、內向、孤僻的心理,甚至出現過激的言行,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2 學校對留守兒童缺乏關注。在農村中學教學中留守兒童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有些教師忽略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沒有針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積極的教育監督,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粗暴教育,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師對這些學生的人格教育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影響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2.1 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重視情感的交流溝通。在農村中學教育中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健康人格培養,需要加強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通過主動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效的從學生情感出發,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與其他學生相比,留守兒童本身因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關懷,因此更加渴望關愛和重視,在中學教育中教師需要給予這些留守兒童足夠的關愛,通過積極的交流溝通,讓這些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逐漸開始信任教師,對內心中的疑惑和苦悶進行傾訴,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師才能夠真正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化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負面情緒,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也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幫助家長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也與家長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健康人格培養,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2.2 結合學科教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在中學教育對學生進行健康人格的教育培養,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科教學知識的分析,結合教學要求開展對學生的人格教育,促進學生加快人格的形成。在中學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優秀問題,包含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思考和觀點,教師可以將其中的積極思想進行對學生的熏陶,讓這些留守兒童能夠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在學習語文學科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語句進行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利用一些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喜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等優秀的語句,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積極進取的態度,促進學生人格品質的健全。或者教師可以通過歷史學科進行學生的歷史教育,通過各種歷史事件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逐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實現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2.3 開展課外集體活動,促進留守兒童健康人格培養。在農村中學重視對留守兒童的人格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幫助這些兒童的緩解心理負擔,形成良好的身心素養,促進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在中學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農村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的集體活動,引入一些有效的文化生活,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不斷的交流溝通,打開學生的自我封閉,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逐漸養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感恩活動,或者集體協作活動,讓學生中集體活動受到教育引導,逐漸讓這些留守兒童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形成良好的集體觀念。同時也可以通過一些體育活動、閱讀活動,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和文化學習,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從中感到樂趣,促進學校文化氛圍的形成,實現對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