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虹
(廣東省普寧市愛群中學 廣東 普寧 515300)
眾所周知,語文作文的創作其實是學生對生活以及所熟知的環境發表自我看法以及觀點的媒介,也是我們教師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一種工具,同時更是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中能夠使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發表自我見解的訓練。所以,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作文教學困難重重,成為了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的重點與難點,而我們卻始終要面對這個問題。當前,新課程標準下的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社會以及生活話題入手,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與欲望,進而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養。其次是通過拓展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創新思維的形式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活動,雖然這些對作文寫作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初中語文教學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我們眾多教育中解決。
1.1 作文教學不成體系,沒有銜接和過渡。學生的閱讀安排是從小學到初中有計劃有步驟的,是成為一個體系存在的,從課本中編排的那些篇目就可以看出來,但是在作文教學活動中,值得注重的是我們是否做到了課本與實際相結合,小學到中學每個階段的作文教學是否有銜接和過渡。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清楚的確定過程中的每個計劃,明確作文教學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
1.2 注重技巧,忽視內涵。現今,大多數語文老師作文教學注重的是作文寫作技巧和行文結構,忽視了對作文內容的引導與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了學生在寫作時只注重在框架上堆砌文字,敷衍了事,不能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字里行間充斥著“空、假、大”,不僅作文中心思想不明確突出,連帶著學生的內心真情實感也不能表達出來。
1.3 注重課堂教學,忽視生活細節。生活是創作靈感的源泉,脫離了生活,寫作就變成了“空中樓閣”縹緲虛幻,不切實際,生活經驗的積累,能夠讓學生作文內容變得生動豐滿。而作文教學往往局限于課堂教學,未能聯系生活實際,導致學生的作文空洞蒼白、缺少感染力。
2.1 建立完整作文教學體系,細化教學目標。初中的作文教學雖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復雜卻龐大的教學系統。作文教學都有一個總目標以及主要的要求。要想讓學生會寫,提高寫作效率,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對作文教學的目標進行逐一劃分,在具體化的目標與教學要求中逐步提高,在每個階段完成不同的目標和要求。比如,初一分為上下兩個學期,在第一個學期,主要以訓練學生的寫作立意,讓學生的立意要高遠、明確,而這個為是作文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比較難的問題,所以才將這個問題作為進入初中第一學期作文訓練最需要提升的內容,甚至這個問題要貫穿整個初中階段,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學生的作文蒼白空洞。初二第二學期就要重視立意的同時還需要訓練學生寫作的提煉觀點,分析觀點等能力。將細化后的每個點在每個階段再進行獨立訓練,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實效。
2.2 拓展學生閱讀的質與量。作文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加強學生閱讀的訓練和積累,閱讀是寫作的根基,讀的少,寫的就費勁,沒有閱讀做支撐的寫作就是無本之木。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的鼓勵與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通過文字去感知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學會用文字去抒發感情。
2.3 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讓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作文教學應該是人文的、社會的、感性的,作為教師,我們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用文字來抒發內心最真摯的情感,用發自肺腑的語言來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我們要鼓勵學生自我創新,自我突破,解放思想、發散思維尋求新的寫作思路,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加強中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水平,培養有思想、有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我們要特別重視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造假是對作文最起碼的要求,寫出個性有創意的文章,才是作文的關鍵所在[2]。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不只是教會學生套用格式來寫作文,我們語文教師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合應教育的發展,教學生多走進生活、多觀察生活,用心感悟身邊的人、事、物,迸發出寫作的激情,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拓展閱讀量,不斷積累、拓寬知識面,學會用文字抒發內心的情感,不斷創新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