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玲玲
(青海湟川中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審美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教育內容,是契合高中生的認知基礎和鑒賞能力的教學形式。教師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引導者和參與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和修養,在審美教育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創新教育形式,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為高中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和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出發。
核心素養認為文化是一個人的根和魂,其強調學生要能掌握人文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進而發展成為有一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如在教學《歸去來兮辭》時,由于之前已經學過幾篇陶淵明的作品如《桃花源記》,《飲酒》等,所以學生對于陶淵明的思想已經有了一些印象,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們講一講自己對陶淵明的認識,結合一些詩句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師從時代背景出發,結合竹林七賢的故事和玄言詩的特點,把東晉黑暗的社會現實和陶淵明骨子里那種平淡的氣質結合起來,讓學生去思考魏晉時代對于中華思想文化特別是文人心態的影響,引導學生站在時代高度上審視陶淵明所開創的一種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文人個性。
核心素養認為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其強調學生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最終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的人。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在鑒賞文學作品時有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高中生的學習特點,適時把課堂交給他們,讓他們在自主鑒賞中拓展審美素養。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一些高中生會有這樣的疑問:“林黛玉的氣質本來就是沉郁的,以林黛玉為視角審視賈府人物的個性是否得當?”學生的這個問題雖然有失妥當,但是仍然是一種可貴的獨立思考,對于提出個性觀點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上網查閱相關紅學大家資料和書籍去自主學習,獲得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多元化視角。此外教師還可以成立“《紅樓夢》交流群”,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小組形式,可以是微信群,小組成員可以圍繞課文內容或者《紅樓夢》書籍進行探究和探索,在交流和品味中提升學習氛圍,促進審美教育的發展。
核心素養認為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其強調學生要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的人。高中生即將參加高考而走向新的人生,他們對國家,民族,人民的情感如何,社會責任感如何,社會公德如何,直接決定了他們將來能否成為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這一重大問題。在審美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家國情懷,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如在教學《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時,教師就要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著重講一講北京大學在蔡元培先生接任之前的樣子,讓學生去感受一所充滿封建思想,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借此讓學生從演說中感看到蔡先生身上那種想要憑借一己之力改造北大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向蔡元培先生學習的志趣。
審美教育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足夠的審美素養,文化素養以及情感素養,才能在審美教育中游刃有余。但是做到這些殊為不易,特別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異常艱難。這就需要教師增強責任感,不能滿足于有限的幾本教材,而是要拓展眼界,養成多看書,多思考,多交流的好習慣,這樣才能不斷成長。審美教育需要教師帶著自己的情感從事教學,這需要高中語文教師要一視同仁,和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能夠接納學生的不同審美主張,和學生積極探討,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審美動力。
總之,審美教育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語文教學的深入發展密不可分。高中生已經接近于成人,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個性,在審美教育中需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為高中生創造良好的審美環境和情境,保障高中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切實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