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香
(福建泉州安溪湖頭鎮湖三小學 福建 安溪 362400)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說,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薛老師在上課時,就充分利用象形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
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學齡初期的兒童,他們只有六七歲。心理學研究證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過與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容和方法而獲得知識、產生興趣的。
我們教學生識字,切不可忽略這一普遍的規律性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從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比如,識字教學內容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易于記憶。如漢語拼音是一個個毫無意義可言的表音符號。死記硬背兒童固然能夠掌握,但耗時多精神壓力大,不可取。教材編者在不斷加以改進,為漢語拼音字母設計出了越來越便于教學的圖像。
識字教材內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字形要由簡單到復雜,要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畫,這樣兒童就樂意學。漢字中幾十、上百的獨體字字形簡單,又有獨立的意義,便于用圖形表達字義,有不少獨體字還是以后學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看圖識字便應運而生,經久不衰。低年級課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有故事性、趣味性,讀起來朗朗上口,再配上插圖,圖文并茂,就能吸引兒童。
教材內容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只是提供了學習的條件。教材要靠教師貫徹實施。如果教學中不遵循兒童認識規律,則仍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強化漢字音形義的聯系,符合兒童愛動、好奇,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們的前人十分重視寫字,可是現在的學生,因為電腦的快速普及,致使許多學生都“懶”得寫字,加上家長也不重視寫字,許多學生不注重寫字,最主要表現在寫字握筆隨便的問題。例如:兒童在執筆時食指的第一節嚴重往筆桿凹進;第二節和拇指的第一節向外凸出,別的指頭死死地收縮回掌心底端;握筆桿的位置太靠筆尖,使寫字起來很吃力。所以,我們在矯正執筆時,應該告訴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并當場給予示范和講聽,然后,學生自己練習。我們要做到讓人人過關,對沒有正確掌握的,要及時地幫助他們糾正。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正確的寫字方法后,教師要求學生把坐姿和執筆一起訓練,以達到相結合的目的。
小學生字寫不好,一方面是忘記了傳統重視寫字的好經驗,另一方面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要字寫對了,哪管寫得好不好。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借鑒了我們祖先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就是“識寫結合,描仿入體”的寫字教學思路。教學中堅持識寫結合,按照“多識少寫”的原則,識寫結合,相互鞏固,相得益彰。多寫認得的字,少寫生僻字,大體知道字的形體,寫起來就容易得多。通過寫來鞏固對字的認識。教學實踐證明了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