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治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第三中心小學 福建 安溪 362400)
俄國教育家烏中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圖,而濃郁的興趣一直被認為是學習的潤滑劑。”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認為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里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獲得成功。
每一個學生在進入課堂的時候,都是已經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的,而我們的教學就要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要從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出發來教學。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就不需要學習,因為此時再學也只會是復習和表演。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有時總是會不自覺地假定學生不知道,或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一味地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教師害怕學生把新課要學的知識都說出來。有時,教師也會流于形式地問:“你知道關于某某有關的知識嗎?”但不等學生回答,就又立即斷定:“學習了這節課,你們就會知道了。”當然,這都不能真正給學生自覺自主參與的機會。
例如:學習《贈汪倫》這首詩時,教師利用導語告訴學生這是一首送別詩,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詩,思考:詩中寫的是誰送誰?誰別誰?這樣使學生先明白送別體詩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在精讀詩歌思考:汪倫是怎樣送李白的?為什么要這樣?這樣讓學生去體會詩歌所表現的主題。即:汪倫用踏歌的方式送李白,表達了二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最后教師出示《送孟浩然之廣陵》和《別董大》兩首送別詩,讓學生朗讀,說說有什么收獲?此時,學生嘗試用剛才的思路去探究,發現《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是作者李白用目光送別孟浩然,而《別董大》一詩是作者高適用語言送別董大,同時還體會到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可以說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很好地充當了引導者、組織者、點撥者的角色,引導著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21世紀是信息飛速發展和快速傳遞的新世紀,面對琳瑯滿目的書籍報刊,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選擇讀的方法。有的要全篇精讀,細讀,有的只要粗讀,瀏覽,應依據書目和實際需要區別對待,有所選擇,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對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則需要靜心細讀,品味性地精讀,有的好文章更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從而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比如讀《新編唐詩三百首》中《望廬山瀑布》這一首就要精讀。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李白遙看廬山香爐峰瀑布時所寫,詩人將廬山瀑布寫得氣勢飛動,雄偉綺麗,通過反復誦讀,可以領悟詩中表現的宏偉壯觀的景象以及優美的意境,可以品味其中的意韻,可以想象,在日光的照耀下,香爐峰升騰起一團團紫色的云霞,一匹又長又大的銀色瀑布從高處“掛”下來,非常壯觀,通過反復誦讀,我們還可以弄懂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詩句的意思。再如讀巴金先生的《鳥的天堂》描寫大榕樹充滿勃勃生機的樣子也要精讀,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熱鬧情景也要精讀,通過精讀掌握其中好詞佳句,從而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避免出現這些偏差,走進教學誤區,導致了小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低效率。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采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要努力將教學理論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這對語文教學的發展無疑有著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