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君
從本質上來講,學生高級情感的發展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重要基礎,情境教學的優越性就在于以情感為紐帶,進行審美、道德、智育的陶冶和教育。現階段,情感驅動既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又可達到培養學生高級情感的最終目的。因此,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的積極性因為環境的渲染更變得更加濃烈,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讓學生不再簡單地用眼睛學習,而是轉變成用“心”學習,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有力提升。此種強烈的情緒能夠讓學生的感悟能力提升,讓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結構發生變化,能夠讓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的自我教育得到拓展。
情境教學方法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講解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創造相關的情境,一種想象教學,讓學生將知識與自己的感情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教學時一定要根據教材內容,聯合實際情況,來創設意境;利用實物演示情境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利用表演、音樂、圖畫等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等等。毫無疑問,情境式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作用,而眾所周知,興趣是激發學生認真學習的最佳途徑。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法顯得更為必要。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于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們的自主性受到極大的束縛,這樣沉悶的教學氛圍顯然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而情境式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經過這么多年傳統教育的發展,很多老思想已經同化了教師的思維方式。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都走不出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的教學方比較單一枯燥,學生們的學習方法也是千篇一律。很多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就是,語文的學習就是讀課文、寫生字、做練習題然后應付考試就可以了,這都是傳統教學方法的狹隘之處。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小學語文教師的思維比較傳統,認為上課就是學生跟著我的想法走,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學習很被動,學生如同機器一般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降低了學習效率。其次,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模式,就是用分數衡量學生的能力,老師們也就為了考試而教,學生們也是為了考試而學,根本上忽略了學生的自身情感。最后,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老師是課堂的主人,忽略例如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學生選擇的權利。這種種的教學現狀,大大阻礙了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情境教學的應用,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能力,促進了學習效率,是目前非常適合我國教育現狀的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通過音樂、圖畫、表演等來創設情境。情境創設可以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導入,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來活躍課堂氛圍,或者最后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當然,具體實施,則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來進行創設,才能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活躍課堂氣氛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本節課知識的講述有個好的導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更多的是受興趣支配。若在導入時就能很好地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之后整堂課的學習都大有裨益。
小學生本就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如果生硬的教授知識,他們難免會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的課堂氣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情景的創設,活躍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如教學生讀“O”的音,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來進行情境創設,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并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組織小活動:模仿公雞報曉的聲音“喔喔喔喔……”,看誰學得最像。這樣,學生們興味十足,課堂氣氛得到了有效的活躍,學習效率自然也就隨之提高。
“學以致用”,我們都知道知識的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的應用,教師的教學教會學生的不只是生硬的文字,更是文字字里行間透漏出的道理,是將來做人做事的基礎,讓學生學有所感,對知識有所啟發。如教學《秋姑娘的信》,教師先引導學生明確,秋姑娘的寫信內容與季節有著極大的關系,因為秋天過了是冬天,所以她是告訴朋友們準備過冬的。學習了課文后,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比如讓學生仿照《秋姑娘的信》,寫一篇《春姑娘的信》或者《秋姑娘的回信》等等,在寫的過程中抓住季節特征。這樣,學生們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針對現階段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情境教學方法應用的策略,其主要內容如下。
情境創設實際上就是創設一個融入情感的實際的場景。而創設情境通常是為了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而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因而,將生活情境帶入到學生的學習中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通常文章中的很多的場景都是在生活中存在的,那么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所講述的內容,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從而能夠真正的讓學習與生活進行對接,進而能夠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并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玩、好動、有好奇心的特點,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創設相應的情境。這樣學生在扮演文中角色的過程中,能夠深刻的品味文章中的角色的性格等,這樣學生就仿佛身臨其境,從而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知識內容。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就是說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看作是一種藝術。事實上,教學不僅僅是技術也是藝術中的一種。因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想象,從而引導學生能夠發散他們的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創設審美的情境,從而讓學生能夠接受審美的教育和熏陶。因而,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音樂、圖片等來創設審美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美的感受和體驗。運用音樂,通常能夠使得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愉快,同時音樂來能夠感染人的情緒,從而使得學生的情感能夠真正的融入的文章中去。另外,運用圖片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所講述的內容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因而,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在課堂上運用音樂和圖片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聽覺和感覺的器官,并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產生學習動機,從而對語文學習更加感興趣。
合作學習的情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協作來解決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從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并達到教學的目的。首先,在講授課文之初,教師將學生平均分成幾組,從而讓學生收集關于小興安嶺的一些資料,從而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其次讓學生分組學習課文中所涉及到的生詞,并進行比賽和評比,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哪一組學會的生詞較多,哪組就可以獲得獎勵。通過以上這種方式,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進行明確的分工,從而能夠收集到比較全面的有關小興安嶺的資料。之后學生就會對其各自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講解。同時,在進行生字學生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積極的分享他們在學習生詞的過程中的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從而能夠讓該組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更有效率。
目前,情境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結合一定的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現在,我國的新課標的改革還在持續,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會非常的廣泛,同時,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所創設的情境也會越來越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