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旺
初中學生,處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后三年,也是相當重要的三年。初中,承接小學階段,又是高中階段的過渡期,在這三年中,其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展,嚴格來講,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但丁曾說:“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培養健全的人格,養成高尚的道德尤為重要。現在一部分中學生在道德方面出現了缺失,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不良連鎖反應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中學生道德缺失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因此,分析中學生道德缺失的成因及教育對策很有必要。
隨著社會的變遷,新時期下,新社會環境下,中學生的成長環境也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總體上,他們能積極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基本認同社會基本道德規范,主體意識已經很明顯,尚能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但由于社會不良風氣的沖擊,也使不少學生在思想上出現種種迷亂、困惑,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部分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也存在不少問題:
部分初中學生缺乏誠信,撒謊、作弊、違紀等現象相當普遍。某些學生不愿刻苦學習,卻又想得到別人的肯定,于是用各種不誠信的手段騙取成績,以期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同和賞識。甚至有個別學生,為了逃避責任,做了錯事卻堅決不承認,等到老師找齊證據才不得不承認。這類不守誠信的現象嚴重影響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他們沒能確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評判僅僅以自己的思維認識和膚淺經歷作為標準。他們講所謂的“義氣”,但缺少真正的正義,對于社會上的不平、不公之事不是據理力爭,而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在社會公德的實踐中,部分初中學生的行為很令人擔憂,如亂劃課桌、粗言穢語、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卻要求他人行”,這是典型的知行偏離。還有一部分學生虛榮心極強,凡事總喜歡攀比,過分強調自身外在形象,而忽視了內在美,只顧著要穿名牌、用名牌、趕時髦、比誰更有錢,更有面子。甚至有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惜欺騙本就不太寬裕的家長,父母不得不東借西湊,好讓他們炫耀。據相關數據顯示:將近2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都認同“讀書無用論”,經常泡在網吧里,對作業練習置之不理,甚至還有逃課、曠課的習慣。
道德缺失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主觀原因雖然比較重要,但客觀原因也不可忽視,以下,針對自身原因、社會原因、家庭原因三個方面作出分析。
初中生,由于他們所掌握的道德知識未夠系統、深入,再加上他們“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對事物的認識過于片面和表面,往往把冒險視為勇敢、勇氣,認為輕率即是果斷,抵抗不了不良誘惑,在不良誘惑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他們的模仿性和依賴性都較強,但又有一定的自主意識,正處于叛逆期,時常會有意對抗老師和家長。同時又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和經驗不足,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一些影視作品中的不健康行為進行盲目模仿,不明是非,不辨善惡,對其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部分初中生缺乏堅強的意志,不能正確看待及對待不合理的欲望、誘惑從而發生不良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初中生道德缺失的直接誘因更多來自社會,來自周邊的環境。不講信用、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當前某些政府官員的丑行真的令人觸目驚心;一些影視、體育明星的緋聞、丑聞充斥著媒體;包含暴力色情的圖書、雜志在一定程度上風行,吸毒、販毒等現象屢禁不止,甚至有所抬頭;非法網吧不法經營,甚至讓初中生夜不歸宿,還用打折、半價的方式,引誘和接納逃學、曠課的未成年學生;眾多攤販、店鋪置道德于不顧,竟向學生兜售酒水、香煙、賭具……正所謂“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必然導致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多元化”。再加上近年來離婚率不斷上升,由此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少年。所有這些不良社會風氣和社會現象,給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形成的中學生以巨大影響和沖擊,致使不少的初中生產生信任危機和價值觀混亂。
一些家庭,對孩子或過于溺愛,或引導不正確,或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已經嚴重妨礙了當代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方面,父母、長輩自己就行為不檢,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也聽之任之。有些家長,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較低,行為粗魯,常講臟話,孩子的模仿性強,于是也養成了不好習慣。還有的家長作風不正,違法亂紀,行賄受賄……這都給子女樹起了不好的榜樣。
另一方面,父母、長輩教育方法不當,正面引導不夠。他們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往往以錢物作為表揚和獎勵,以打罵作為批評和約束,這無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根據中學生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我們應積極尋求適合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以優化其成長環境,為促進其思想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
首先,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文化環境,多鼓勵文化部門提供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優秀作品,用以引導中學生,以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榮辱觀。以避免中學生對“金錢萬能”的過度迷信,不要凡事均以金錢多少作為衡量。其次,執法部門應該嚴格執法,嚴禁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圖書、音像制品、網絡游戲。嚴勵打擊那些教唆未成年犯罪的行為,決定取締具有負面影響的影視片、網絡游戲、淫穢書刊等。加強對營業性歌舞廳、網吧等經營場所的管理,落實未成年人不得進入這些場所的規定。同時,國家應當加強對這些經營業主的思想教育,對文化市場管理人員的素質嚴格把關,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商業道德。
學校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計劃,貫徹落實,并付諸實際行動,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教育工作。學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陣地,針對道德缺失的種種現象,學校必須重視,結合當地實際,作出詳盡計劃,強化德育工作。例如,可以用演講比賽、主題班會、專題討論、黑板報墻報、觀后感、讀后感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加深體會,提高認識,這樣在可以一定程度上營造良好氛圍,建設積極、樂觀、向上的校園文化。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熏陶,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培養良好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提高他們思想認識,加強學校與家庭間的聯系,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合適、更好的成長環境。家長過于簡單粗暴、過于溺愛、不聞不問的教育都是不可取的,應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和交往方式。子女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特別是自己的親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因此家長更應關愛子女,加強與子女間的交流,幫助子女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子女做得比較好的方面要及時加以激勵,做得不好的,要及時引導矯正。同時,家長還應指導孩子看一些內容健康的書籍、電影或電視節目,發現不健康的影視作品及書籍,要及時制止,防范于未然,決不可掉以輕心。
以上,是對初中階段學生道德缺失的一些浮淺的看法及建議,我們知道,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不可能在短期內使之完全改變過來。世間萬物的發展,總會有一個過程,我希望同時也堅信,只要各部門共同努力,各方配合,中學生自身提高意識,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目前所存在的部分中學生道德缺失問題將很快得到改善,未來的社會必將是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