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菲
(青海省西寧市總寨中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在高中的教育階段,除了語數英等學科以外,地理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社會生活能力,也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沒有很好的跟隨新課改的步伐,依然運用老舊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不但不能滿足教育領域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不了學生學習方面的要求。所以為了達到新課改當中的要求,老師就要積極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態度,在課堂積極的引入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的同時,也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下面筆者就主要從教學情境、教學時間以及教學評價等三個方面入手,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整合的方法展開詳細的論述。
在高中生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要面對來自各個學科的眾多學習壓力,那么如果想要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下依然可以很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學環境的優化就變得十分重要。因為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帶給學生一個好心情,讓他們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所以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后,作為老師就要積極的利用信息技術去為學生創建優質的教學環境,讓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在網絡化的信息技術的支持之下,學習情境可以變得多樣化,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中圖版的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身到地理知識的學習當中去,老師就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比如,在組織學生們學習課本上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相關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形式,進一步讓他們意識到自然環境對我們出行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影響,從而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學會保護自然環境。這樣這種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傳統的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占有絕對權威的地位,反而忽略了學生發言的權利。這樣的課堂長久下來,學生就會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也會降低。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就很好的打破了傳統高中地理課堂的局限性,老師可以運用網絡化的信息技術實現隨時隨地的教學,也可以真正的實現“一對一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模式都可以成長與進步,有利于促進班級學生的均衡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注重到學生學習差異的基礎上,縮短彼此之間的差距,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進行中圖版的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很好的取得進步,老師就要利用信息技術去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比如,在組織學生們學習課本上的《農業區位因素與地域類型》這一章節的內容的時候,學生們如果在課堂上沒有掌握與消化的知識點,就可以在回家以后利用家里的移動客戶端,比方說電腦或者是手機,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去對應的網頁查詢相關的教學視頻。這樣的教學案例既減輕了老師的工作壓力,也可以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在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想要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就是從課堂評價體系下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因為雖然說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等各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但是面對老師的夸獎時,他們依然會像小孩子一樣高興。所以在意識到這一點以后,老師就要積極的運用信息技術,去完善班級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不僅可以全面認識自己,同時也有利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例如:在進行中圖版的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高中生的自信成長,老師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完善課堂評價體系。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太陽和太陽系》這一節的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將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記錄下來,并且還有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再加上平常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得獎情況,老師既可以將上述情況記錄到電腦當中,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去家長進行分享。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信成長,同時也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