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建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 江蘇 蘇州 215000)
特色大課間活動指在傳統大課間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新型的校園體育活動,它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地域特色進行安排。中學體育大課間特色活動要遵從易學易練的原則,以提升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保障特色活動的可操作性。
當前一些中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項目較為單一,廣播體操和跑操等形式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審美疲勞,學生做操時敷衍了事,跑操時請假逃避。即使一些學校比較重視特色活動如開展廣場舞等,但是因為形式老套,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大課間活動失去運動意義。此外當前一些中學的大課間活動隨意性強,缺乏詳細活動方案,各類考評跟不上,活動質量得不到監督,嚴重阻礙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發展和進步。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沒有考核、沒有執行,這四個要素,是影響當前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2.1 注重大課間活動的豐富性。拓展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使中學體育大課間活動從形式單一甚至枯燥沉悶的模式中脫離出來,是開展特色活動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活動理念,按照年級、班級、項目、場地等要素的不同開展活動,全面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中學體育大課間不能僅僅局限于課間操等常規模式,而是要把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運動交給學生自主選擇,通過每周,每月或者每學期輪換活動內容,保證學生的積極運動心態,總之要針對學生的求新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活動問題。為了提升大課間特色活動的豐富性,學校,教師以及家長要多方聯動,集思廣益,建言獻策,為大課間特色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
2.2 注重大課間活動的差異性。由于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興趣的不同,所以在開展特色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必須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性格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教師在課間活動設計時,既要考慮到活動的內涵性和實效性,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只有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大課件活動中學有所得。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差,那么教師就不要讓學生挑戰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運動,而是應該把一些小型特色活動交給學生去鍛煉,如踢毽子,集體跳繩等,增強學生的活動興趣。而對于一些身體素養較高,喜歡探索的中學生,教師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活動欲望,讓學生挑戰一些高難度的活動內容如攀巖等,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2.3 注重大課間活動的競爭性。注重大課間活動的競爭性,是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重要保障。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爭強好勝,喜歡有競爭性的活動,因此在活動開展中尊重中學生的活動心理是教師基本的素質。教師可以成立由學校領導、體育教師、值日生組成的特色活動質量評比小組,對各年級、班級的活動質量進行跟蹤評定,定期抽查公布成績,并把成績納入到班主任和體育教師的年度考核中。在每一場特色活動中,體育教師務必要制訂詳細的比賽規則,可以是班與班之間的競爭,可以是年級與年級之間的競爭,對優勝班級和年級給予物質獎勵。要在全校營造人人參與特色活動的熱潮,為特色活動的良性發展鋪平道路。
2.4 注重大課間活動的藝術性。不管是廣播體操還是韻律操、健身操,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大課間特色活動內容,教師和其他組織者都要注重藝術活動的啟迪和陶冶,將音樂,舞蹈,歌唱,朗誦等藝術表達方式和體育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身心也能在藝術活動的涵養中得到健康發展。比如在韻律操中借助于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給學生營造輕松自然的節拍,將德育、智育、美育等活動同步進行,讓學生在大課問活動中感到一種享受。再比如教師可以對當地的民俗活動進行創編,把民俗活動請進校園的大課間之中,拉近學生和民俗藝術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對民俗文化的熱愛,這無論是對弘揚地方文化還是提升學校的責任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開展有特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需要學生和教師全員參與,營造全民健身的和諧氣氛。教師要嚴格把控好每一個活動組織細節,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改進學生的運動習慣。隨著新時代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的不斷豐富,相信大課間特色體育活動一定會實踐的基礎上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