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榮
(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江蘇 鹽城 224000)
254SMO奧氏體不銹鋼是由瑞典Avesta公司于1978年研究開發的,是一款典型的6Mo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具有極高的耐點侵蝕和耐縫隙侵蝕機能。254SMO奧氏體不銹鋼是為用于諸如海水等,含有鹵化物的環境中而研制和開發的,廣泛應用在海水淡化、紙漿漂白、化學化工、煙氣脫硫等領域。但相對于一般的奧氏體不銹鋼,其熱塑性差、變形抗力大,在實際生產中難度較大。為了降低254SMO熱軋生產難度,大部分的不銹鋼公司都是通過降低板坯厚度,使板坯厚度控制到140mm~150mm再進行熱軋。一般的不銹鋼為產能最大化,板坯厚度控制在200mm~220mm,降低板坯厚度時,需要2~3天進行連鑄結晶器更換,產能損失較大。
根據合金元素以及(C+N)對高溫變形抗力的影響,引入奧氏體不銹鋼高溫強度系數概念,強度系數=0.669+(%Cr+2.5*%Ni+13*%Mo+310*%(C+N))/207[1]。根據公式可計算出,254SMO的高溫變形抗力為304鋼種的1.67倍。為了降低254SMO鋼種的實際熱軋生產的難度,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調整:提高加熱爐溫度,降低254SMO鋼種的高溫變形抗力;減小板坯的實際厚度,減小每道次壓下率。在熱軋實際生產高合金奧氏體鋼種時,一方面要考慮高溫變形抗力,一方面受熱塑性影響。高溫變形抗力一般隨溫度上升而降低,但奧氏體鋼的熱塑性隨溫度升高而有極大值的塑性區間,通過254SMO的熱拉升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1200℃~1250℃斷面收縮率達到66%,為最佳的熱塑性溫度區間,同時此時的變形抗力最低,易于加工[2]。
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高溫變形抗力,同時減少更換煉鋼結晶器時間,通過2步法熱軋法:第一步由200或220mm的板坯直接軋制成140mm~145mm的薄板坯;第二步由140mm~145mm的薄板坯軋制成成品。由于2步法熱軋法需要2次加熱爐加熱,如第一步軋多塊板坯對熱軋產量產生影響,故第一步熱軋可將1~2塊板坯安排在單個不銹鋼計劃最后面,利用精軋換輥時間進行軋制,減少浪費熱軋時間。第一步熱軋時由于整體壓下率只有30%左右,所以加熱爐溫度可按304鋼種溫度進行控制;第二步熱軋時,由于整體壓下率高、熱軋散熱導致變形抗力增加的問題,必須提高加熱爐溫度,按照板坯實際溫度1250℃控制,并且保證板坯中心溫度均一,在爐時間保證在230min以上。

圖1 254SMO的熱拉升實驗圖
按照兩步法對板坯進行粗軋,最終中間坯厚度控制到26mm,如表1所示粗軋壓下進行控制,可有效降低粗軋壓延負荷的同時,減少大壓下率下造成的中間坯表面裂紋情況。第一步粗軋結束后,可將板坯放置在冷卻平臺進行空冷。

表1 采用兩步法對板坯進行粗軋控制情況
由于254SMO合金含量高,高溫變形抗力大,在粗軋作業過程中,所有除鱗水必須關閉,防止除鱗水降低中間坯溫度(特別頭尾部溫度),防止軋制力過大造成廢鋼。同時頭尾部溫降快,在粗軋過程中容易發生裂紋,在進入精軋前,飛剪剪切量應有所增加,對比一般304鋼種,增加50mm為佳。
中間坯進入精軋的厚度為26mm,一般254SMO最小厚度為4.0mm,所以整體壓下率較小,但由于中間坯較薄,散熱較大,故精軋一般需要使用爐卷軋機進行軋制。爐卷軋機作業時,卷爐溫度控制在1060℃~1080℃,保證精軋作業過程中,有足夠的熱量進行補充,防止溫降過快導致的高溫變形抗力加大。同時254SMO在900℃時σ相大量析出,所以FET應控制在950℃以上,這部分也需要卷爐設定較高的溫度。
對254SMO進行時效分析,在800℃~900℃時,σ相析出呈直線上升趨勢,見圖2[3]。

圖2 溫度在800℃~900℃時254SMO的時效分析
σ相析出過多,鋼帶脆性較大,對卷取作業及后工程作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層流冷卻控制方面尤為重要,一般作業時,前3段層流冷卻必須全開,使鋼帶溫度驟降至750℃~780℃,減少σ相,后段層流冷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保證CT溫度控制在700℃左右,因為溫度較低時,由于254SMO高合金量決定的較大的抗拉及屈服強度,卷取作業十分困難。當卷取作業完成后,應立即打開卷取側噴淋,使鋼卷急速冷卻,避開高溫下的金屬間相的析出,一般側噴淋打開時間為2min~3min。
①254SMO鋼種通過熱軋兩步法作業模式,可減少更換結晶器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②熱軋加熱爐控制時,第一步熱軋時按照304溫度控制;第二步熱軋溫度必須控制到1260℃~1270℃;③熱軋粗軋控制時,第一步熱軋一般作業到140mm~145mm;第二步熱軋直接軋制成26mm中間坯,同時必須關閉除鱗水作業;④熱軋精軋控制時,卷爐溫度控制在1060℃~1080℃,保證FET溫度控制在1000℃以上;⑤熱軋卷取時,層流冷卻必須嚴格控制,保證前端急速冷卻,CT控制在7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