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佩蓉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學 福建 南安 362300)
要彈奏好生活的樂章就要善于與人合作。特別是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知識信息量大大增加,社會分工更趨細化,一項任務的完成必然是通力合作的結果。可以說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人。最美不過在對的時間里我們遇到對的課題——團隊·互動。這一階段時間來,我校數學組繼續深化“團隊·互動”教學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我們學校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培訓學習,深入研究“團隊·互動”教學模式,學習如何開展“團隊·互動”教學。
1.1 教研組研討。為了讓“團隊互動”教學研究更好地開展,我們數學教研組以年段為單位,每個備課組固定一個教研時間,認真開展《團隊·互動”教學研究》的理論學習,精心組織“團隊·互動教學研討課,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得“團隊.互動”教學模式不斷完善,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關注并促進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發展。
1.2 個人學習。
①每日一反思。提倡大家以教學日記的方式,反思自己一天教學的得與失。
②多讀書,勤學習,多研究“團隊.互動”教學結構,研究出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切實可行的學法結構。
我們數學課堂的“團隊·互動”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時教師們注意教學策略的滲透,詳細地為學生精心設計導學提綱,為上課做足準備。課上,學生先小組交流,互相完善,然后展示匯報,老師們注意傾聽,只在關鍵地方穿針引線,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引燃學習興趣,引出獨立思考。課后根據課堂情況布置團隊實踐作業。具體如下:
2.1 精心設計“導學提綱”。導學提綱是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必須從有利于學生學習操作的角度思考創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設計時要注意兩點:一導學,提綱不是知識、習題的簡單堆積,而應該有出發點,有目的地,有序引導,由易到難,由低到高,螺旋上升,體現知識掌握、能力培養、素質達成的規律性。所以,有人說,導學提綱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二導思,提綱是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釋,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要做好這一點,我們就該思考:怎樣設計大問題?
①問題指示性應強一些。
②問題不易太多,太碎。
③問題應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如:你看懂了什么?你判斷的依據?你的理由?你發現了……等等。多用“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等問題情景去設計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提綱的主線下進行自學,讓提綱成為自主學習指導的老師。
精心設計導學提綱,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要進行預習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讓學生真正地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2.2 扎實落實“團隊交流”。通過課前預習,我們已經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和空間,他們一定有收獲,有問題。因此,課前三分鐘,我們要以“學習小團隊”為依托,同桌或小組成員在團隊內開展自學情況交流,如著重交流通過自學明白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清楚,有什么疑問?并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學生在小組交流時,按1~4號的順序輪流向本組組員匯報,作為組長,在小組交流完之后,還要結合導學提綱,分配好組員在班級交流的順序和任務,做到“人人有話講,人人不重復”。
2.3 開展互動“班際交流”。我們常說要改變教育理念,而理念的改變最直觀最外在的是形式。我校實行“團隊互動”學習后,首先展示匯報時均由團隊四人一起上臺,這樣個體變成團體,同學們無形中有了依靠,有了力量,再也不會緊張了。其次活動由隊長組織,其他成員按各自的分工輪流匯報交流自己的自學成果,在個人匯報后都會安排這樣一個環節:你們聽明白了嗎?有什么疑問或補充?這時,團隊里面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和臺下的其他同學互動,補充,質疑。在這個過程中,有聽不懂,看不懂同學的質疑,也有對問題的補充和完善,遇到問題時還有教師在一旁適時地點撥引導,同學們不再只是停留在對知識表面的理解,而是在思維碰撞中深入理解知識的精髓。
2.4 布置特色“團隊作業”。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互教互學,共同合作,我校在原有作業的基礎上增加了團隊特色作業,如課外實踐活動、每單元的知識梳理、錯題整理、知識樹,思維導圖,數學日記、手抄報及微信群里檢測題的互教互學……這些特色作業的布置,同學們積極參與,將個人思考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用靈巧的小手,集體的智慧描繪對知識的獨到見解,豐富的色彩、新穎的內容成為數學作業的亮點。
可見,團隊互動的力量正以其巨大的推力推動著學生的學習,為學生的發展開路引航。在團隊的相互協作下,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在你追我趕的互幫互助中,走向另一片柳暗花明。
“團隊·互動”教學模式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使老師話少了,學生更加活躍,讓課堂愉悅起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互為良師,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探討。比如:
(1)教師出示的導學提綱要如何做到具有導學性,精益求精?
(2)由學生組織學習匯報時,生成比較多,課堂比較費時,時間如何調控?
(3)在平時的團隊互動中,由于分了十幾個小團隊,學生互動中總有一部分孩子趁機開小差,而老師無法一一兼顧,如何調控好。后進生互動中不主動參與,一互動就只聽不思不說怎么辦?
時光在教師匆匆的腳步中流逝,一段時間來,我校“團隊·互動”教學模式取得了成效,但是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探討。期待著,孩子們會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盼望著,孩子們能夠借助團隊的力量探尋屬于自己的答案。為了這一目標,我們柳城小學全體師生將不畏風雨,砥礪前行,用心教育,用愛教人,在碰撞、困惑和改變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