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杰
(江西貴溪市塘灣中學 江西 貴溪 335400)
所謂隱性分層是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明顯的分層標記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而采取只為任教老師與學生本人知曉,學生之間并不知道,以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該學生進行干預和影響的一種分層形式。這一定義從微觀上給我們實施隱性分層教學提供了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心中己定的標準,如學習能力差異、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水平、也理情況及性格特征等標準給學生進行分層。這種分層是只在教師心中分的隱性,區別于需要劃分不同行政班級的走班制分層。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照顧到了學生的自尊心問題,讓其避免因為分層導致的心里上的落差而產生的厭學心理。這也使得在己有的班級分層里使分層教學得以很快捷的實行。
2.1 學生的分層。將學生進行分層,這個前提是我們的老師必須對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具體情況非常熟悉。在班級內部分層前要作好學生的各項思想工作,盡最大的努力做到隱性分層,可根據學生第一學期各次考試成績平均分及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和家庭作業情況的綜合一下,將預初培優班的學生分成A、B、C三層,第一梯隊(A層)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強,有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成績優異,綜合成績在1-11名,第二梯隊(B層)學生的數學基本功還算比較扎實,但是智力一般,學習上自覺有上進心,但是成績相對中等,提升不明顯,綜合成績在班級排名12-25,C層(數學學習的基礎和智力都相對較差,學生接受能力不強,并且學習積極性不太高,成績欠佳,綜合成績26名往后)。
2.2 班內隱性分層教學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在班級隱性分層教學中是最基礎和重要環節。教師應當根據課標的具體要求來備課,將一節數學課的內容分解成若千個不同的層次等級。在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所在班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分層情況,對A、B、C三個不同層次的同學分別提出要求,預先設定好哪些內容是學生一定要掌握的,哪一些內容在哪個層的學生只是稍作了解就可以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后作業上有哪些什么不同的要求之類的,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充分考慮清楚,做到心中有數。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如下三點:
(1)充分熟悉教材,理清課程標準和教材對初中數學的要求,明確重難點怎么教,教什么。
(2)搞清楚各層次的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狀況,已學會的知識是什么,接下來想學什么,比較難學的是哪些內容,即備學生。
(3)劃分清學習目標的層級差異,從學生現有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潛能發展方向看,確定好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匹配相適合的具體教學目標。
在班級隱性分層教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分層授課,這也是一個難點,授課過程要做到低起點、層次多、坡度緩、彈性強的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隱性分層教學中,分層授課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依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有梯度制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當盡量以中等層(即B層)學生為基礎,對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作適當修正,對C層次的學生降低要求、減少繁難內容注重基礎培養,從基礎出發逐步提高,對學習成績優異處在A層的學生來說,教師則要提高要求,適當增加拓展內容,訓練學生發散思維,這樣使各層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筆者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條針對于班內隱性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性建議:
①在課堂教學導入上,要由淺入深,保證C層次的學生也能聽懂,知道本節課即將學習什么新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要保證各層學生均能接受,其次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數學的方法,可以通過問題情境導入啟發誘導同學們自己進行嘗試性探索。
②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備課設計課堂提問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的不同提處符合不同層次的數學問題。具體的有效教學策略如下:有難度的鍛煉數學思維的問題讓A層學生來回答,難度適中屬于知識鞏固的問題B層學生回答,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簡單基礎問題讓C層學生嘗試解決,做到讓A層的學生更加優異,使得B層的學生能進A層,C層的學生努力進B層,C層次的學生逐漸解體,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達到無層的目標。
總而言之,隱藏性分層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保護學生們的自尊心,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學習信心,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下逐漸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