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莉
(重慶市九龍坡區和平小學校 重慶 九龍坡 400052)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并能很好地理解和運用,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關鍵。辯證唯物主義強調事物的發展規律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而事物結構的變化也屬于量變的范疇,因此常常會導致功能的變化,這就是質變。因此,如果我們調整一下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必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還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對知識的掌握也更牢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不能專心致志地上完一整節課而不開小差,這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所制約的。發展心理學認為,小學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大多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一般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達到很抽象的認識。因此,一種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的、以學生為主體并結合具體事物而進行教學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教師要讓學生在情景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一定要把大量時間還給學生,而不是單靠老師講授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識的學習尤是如此。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展和形成過程,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來獲取數學知識,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一定不能越俎代庖。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不同的知識,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學生學好知識,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第一、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愉快、寬松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各種心理包袱,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因此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容易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樹立起在數學的海洋里積極探索的信心,更容易在小組合作中進行積極的交流。例如,在講課的間隙,老師結合教學內容講一些有趣的故事,說一些激勵學生的話語,往往能使學生更加愿意聽,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更加能夠被激發。實踐證明,一節高效率的數學課必然是學習氛圍寬松的課,老師親切幽默的話語,鼓勵的眼神和由衷的贊美,難道不正是促進學生積極認真學習的一劑良藥?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學習新知。我校推行的小組合作式學習,正好能夠實現孩子在學習探索活動中的動口、動手和動腦的訓練。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首先在投影儀上展示出合作要求,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留給學生大量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也可以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探索,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例如:通過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等動手學習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認識圖形的本質特征。又如,通過舉出實例讓學生動口動腦,可以準確地概括出出小數的性質,而對那些學生很可能通過獨立探索就可以發現的數學知識,更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獲取信息,經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嘗試,驗證等探索活動,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方式去發現和探索知識。這種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自己研究而得到的知識,學生往往記得更牢固,運用時也更快,效果也更好。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我提供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和由同樣的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切割所得的兩個三角形教具,讓學生分組研究,通過自己的探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學生通過擺教具,很快發現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但對于怎么求三角型面積還是不清楚,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思考平行四邊形的公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方式,終于明白了三角形面積公式:S=底×高÷2.。這次教學,雖然學生花了許多時間才明白了這個簡單的公式,但卻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大大地激發了。
第三、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在學習時,一個學生往往很難單靠自己的力量獨立解決所有學習上的問題。因此,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努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得進步。我在教學中,一般采用4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討論交流中,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和方法,常給別人以啟發,通過互相啟迪,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小組的共識,通過組員的幫助糾正自己的錯誤。通過合作學習,把時間留給學生,同時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效率得到提高。
第四、在時間的安排方面,老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但一定不能回到填鴨式教學的老路。在教學中,對于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我根據學生的表現,每節課利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訓練。難易程度由淺入深,題型根據當堂知識點和學生的課堂表現而定,也有變式練習,有時我還臨時設計一些練習題供學生練習。對于這些訓練,我常讓學生動手演示,動口說,動腦想象。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孩子基本可以當堂掌握所學的知識點,練得多,說得多,辯論得多,知識也就掌握的更牢固了。課后就可以少做甚至不做書寫類的作業了,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把時間留給學生,教師要真正落到實處,教學中要真正做到“不憤不啟”,真正放手讓學生在充分的嘗試中獲得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樂趣,實現真正的成長。只要真正做到把時間留給學生,就能把思考留給學生,把收獲留給學生,最終把成長留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