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志強
(江蘇省高郵市車邏鎮初級中學 江蘇 高郵 225600)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形成鮮明的表象,是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課堂上必須要求學生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是學會思考,善于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后,要多想幾個“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辦”。只有會思考,才能會說,也才能學會。眼到,是要善于觀察,觀察教師的表情和手勢,這是因為數學上諸多抽象的概念理論,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會表達得更生動,更形象,只有仔細觀察,才有利于理解與記憶。耳到,是要學會聽,要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聽完一節課,概念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是要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學會記筆記,根據教師講課的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記下重點、難點,有時,教師解題的思路,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要點等都可記下來,技能的掌握必須親手操作才能形成創新。
現行的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根據我國教育的性質、任務和課程目標,并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制定的。它給我們明確地提出了三點,即(1)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3)形成用數學的意識。這三個方面充分說明,作為當代的中學生,不僅要學好能夠適應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還要能夠讓學生做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形成用數學的意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對教學目的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展開教學活動。因為這一教學目的是一個標尺,我們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要以這個目的為標準來檢查、評估和衡量。所以,數學教師只有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學目的,用好教學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經常不斷地以此來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加以檢查、評估和衡量,才能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學習成績“百尺竿頭,更進一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講清每個概念的來龍去脈,確保知識的融會貫通。比如教材中引出實數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式、對數、函數等概念。正確理解無理數的、實數的概念,引出實數和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這樣,幾個概念之間不僅有內在聯系,更重要的是教師應把握講解的深度和寬度。其次,備課要認真備教材。每一節課的內容要根據學生水平由淺到深,循循善誘讓學生參與到定理的證明和公式的推導過程中來。使學生即能掌握好基礎,又能無所畏懼地攻克學習的難關。最后,要引導學生學會復習。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需要復習一下,否則知識容易忘記。教師可以用新概念復習舊概念。如:學習“極限”的概念后,可給出圓周長、切線的定義;另外,可要求學生重視復習舊知識,來鞏固新知識。如講“反三角函數”時,不僅需要反函數、函數的概念,還用到定義域,值域等概念。所以在講授“反三角函數”時應給予學生復習,使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掌握復習方法,學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在復習中,可以采取對照法、聯想法等多種不同的方法,對當天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像播放電影一樣想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時請教,直到弄通為止。還要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整理歸納,把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于記憶、掌握。教師必須強調學生系統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①對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不僅要正確敘述,而且要靈活應用;②對課本后的練習題必須逐題過關;③每章后的復習題帶有綜合性,要求多數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少數困難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