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裕民小學 寧夏 吳忠 751100)
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漸漸成為了廣大教育者最為關注的事情,教學的意義不只有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這是凌駕于知識之上的。一名學生只有在核心素養合格的情況下,才是真正的深入到了學習之中,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供給,也不是理論擴充,而是一種意義,這種意義將伴隨人的一生。因此教育單位必須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尤其是在數學這一學科中,不能只灌輸給學生公式理論,更多的是要為他們建立健全完整的數學思想,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利用自己的思考想法來解決難題,讓他們在今后的社會中能夠保有一席之地。
2.1 激發學習興趣,降低認知難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的一切活動行為都是由興趣來進行支配的,因此,如果想要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所提高,就必須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居高不下,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足夠高,那么他便會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數學思考的行列之中,漸漸地對數學理論或公式理解更加深刻。如此一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會提高了。數學課程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這個調味品來豐富課堂,通過投影儀等設備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將抽象的知識以圖畫甚至動畫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將會極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數學知識理論常常是能夠進行多次延伸拓展的,同樣地,一條數學理論可能是由許多其他理論延伸拓展而來,因此,教學教師在進行課程講解時,常常要涉及到大量具體的理論對象做依據,或使用一些其他的理論做鋪墊引出自己要簡潔的內容,如此一來,無形之中加大了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而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講解,通過其豐富的展現力,來讓學生對抽象理論更為清晰明了,大幅降低了學生在面對專業詞語時的認知難度。
2.2 鍛煉學生能力,保障全面發展。得益于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在各大教育單位已經是隨處可見了,其普及程度非常廣泛,利用信息技術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保障其全面發展,由此來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第一,通過信息技術強化學生動手計算能力。計算是數學的基礎,不論是幾何知識,還是方程知識,亦或是函數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計算,計算能力將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來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第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強化學生的圖形認知能力。數學并不是一味地數字計算,他其中還包含著大量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同學們制造一個更深刻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設備尚未普及,因此,教師在進行幾何教學時,都是通過粉筆作圖,作出的圖形既不美觀還缺少準確性,而且畫一些復雜圖形時可能要花費大量時間,嚴重影響課堂效率。而在信息技術普及后,教師可以通過電腦軟件做圖,不僅保證了圖形的準確性,還大幅縮減了作圖時間,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圖形認知能力將會更強。
2.3 貼近生活實際,實現實踐教學。數學核心素養沒有具象化的體現,它強調的概念內涵往往比較籠統概括,不易理解,正因如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貼近生活實際,通過將知識映入到生活現象中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如果想通過信息技術來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所提升的話,教師就必須能夠將課堂中講述的知識點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以此來指引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本就來源于生活之中,最終也將應用于生活之中,因此結合實踐教學,將成為數學綜合素養提升的輔助力。以小學課程中的“三角形的穩定性”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們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幾何結構,可以是推拉門、自行車、屋頂、衣架等等,讓同學們來仔細觀察這些生活中的常見物,近而引出課題,通過多媒體展示出的照片,學生可以更加鞏固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通過生活與教學相互結合的方式,可以保證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因此,如果各大教育單位能夠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時代的特點,將會大幅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信息技術與課堂內容相互融合,以信息技術之利彌補傳統教學之弊,通過信息技術的多樣教學方法來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以此來保證學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能夠得心應手,無往不利,最終成為今后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