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浩
(西藏日喀則市第四高級中學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學生普遍感覺高中物理難學:聽聽還懂,解決實際問題就困難。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仍習慣于初中的那種形象思維方式,只會記概念、規律的靜態結論,而不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只會照葫蘆畫瓢,模仿性地解決一些簡單的物理問題,而不善于通過觀察分析,提煉出現實情景的物理模型,納入到相關的知識體系中去加以處理。因此構建正確的物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縱觀物理學發展史,許多重大的發現與結論,都是經過科學家們大膽地猜想,創建出科學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通過實驗檢驗或實踐驗證,模型與事實基礎很好吻合的前提下獲得的。伽里略讓小球從彎曲的斜槽上自由下落,當斜槽充分光滑時,小球可沿另一端斜槽上升到初始高度,另一端斜槽末端越接近水平,小球為達到初始高度,將會運動得越遠。如果末端完全水平,小球將一直運動下去,永不停止。正因為伽里略構建了光滑這一理想化的模型,才有了慣性定律這一重大發現。
正是引入了這些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才得以使我們面對許多復雜的現實問題,通過簡化處理比較順利地予以解決。
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解決現實物理問題不可或缺的依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課時的內容安排,及時向學生強調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過程和條件,要求學生牢固把握住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并且在具體應用它們解決物理問題時,引導學生如何根據題設條件,從物理規律出發,通過分析、綜合、類比等,突出對所要研究問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質的次要因素,使思維從紛繁復雜的具體問題中抽象、構造出我們熟悉的物理模型,應用掌握的相關知識予以解決。當然,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步熟悉并掌握這種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使構建物理模型的意識真正成為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與習慣。物理情境來源于實際問題;以生產、生活及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科學研究課題作為素材背景,在物理教學中就要注重模型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取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創造物理模型。抓住本質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很多新情境、新問題就會成為熟悉的物理問題迎刃而解。
3.1 高中教材中常見的物理模型。
(1)研究對象理想化的模型。例如:真空、質點、點電荷、薄透鏡、理想氣體、理想電源、理想變壓器等。
(2)運動變化過程理想化的模型。如: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簡諧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平拋運動等等,這些都是把復雜的運動過程理想化了的物理模型。
3.2 物理模型的特點。
(1)物理模型是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統一。物理模型的建立是舍棄次要因素,把握主要因素,化復雜為簡單,完成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而模型的本身又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
(2)物理模型是科學性和假定性的辯證統一,物理模型不僅再現了過去已經感知過的直觀形象,而且要以先前獲得的科學知識為依據,經過判斷、推理等一系列邏輯上的嚴格論證,所以,具有深刻的理論基礎,即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理想模型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所以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只有經過實驗證實了以后才被認可,才有可能發展為理論。
從書本的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關鍵在于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模型是連接理論和應用的橋梁,經驗材料、實驗事實和背景知識是構建物理模型的基礎,而抽象、等效、假設、類比等則是構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
由于新情境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題中涉及的因素較多且相互交織在一起,問題的本質往往被表面現象所掩蓋,給解題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從學生解決問題時的表現來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容易受表象因素干擾,不善于抽象出問題的本質特征,導致建立模型困難,這反映出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確實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怎樣從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呢?這就需要對所給的信息進行提煉和加工,通過思維加工,采用恰當方法,找到新問題與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間的聯系,使新信息與原有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道保持暢通無阻,從而使新問題順利地實現模型化,構建起恰當的物理模型。
如以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為背景,利用磁流體發電機的最新原理構建現代科技新情境,使學生從現代科技新情境中及時有效地進行信息獲取和遷移,提高建構物理模型、學以致用的能力。磁流體發電機涉及知識點較多:二力平衡、電場力、洛侖磁力、勻強電場的場強公式、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閉合電路的路端電壓等。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能將通電氣體在橫向磁場中的流動等效為導體切割磁感線,從而產生感應電動勢,同時對磁流體發電所涉及的物理問題進行準確地分析,把導體切割磁感線,回路中的電流、電離氣體受力平衡、能量轉化與守恒等聯系起來,從不同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構建物理現象的場景,建立模型,應用理論規律,拓寬視野。
復雜的綜合題往往是由多個相關聯的物理模型組成,只有準確還原設計題目時所依據的物理模型,才能在解題者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圖景,理清正確思路,順利解題。
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解決每一個物理問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正確選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過程。正確識別、建立物理模型,熟練使用模型方法正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物理素質。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及創新能力,逐步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構造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