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卓瑪
(西藏山南市曲松縣中學 西藏 曲松 856300)
音樂是人類從生活實踐過程中創出的精神領域的獨特文化。音樂具有豐富想象力、陶冶藝術情操,拓展思維空間等作用。單看表面,它與自然科學分屬不同科學領域,二者思維過程在某些方面卻很類似,生理學家經研究曾提出音樂對促進大腦左、右半球的平衡發育具有協調作用。音樂通過激發人類內心深處情感而對其人格形成而發揮作用,憑借塑造情感以促使其個性和諧發展。故音樂教學有益于拓展想象力,提高創造能力,藝術思維能夠促使其與科學思維的完美結合。
初中音樂教學是綜合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鑒賞能力等等。其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科目無法替代的。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的美好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因而教師不能錯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指的是通過審美的方式培養一個人的藝術情操,讓人對審美的對象進行評價、欣賞與判斷,在不知不覺中生理結構和心理結構受到感染和熏陶,特別是在精神與氣質方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初中音樂基礎教育與美育教育息息相關,通過對音樂欣賞和一定技巧的掌握讓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凈化、升華,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力,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
音樂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一起普遍性與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基礎新月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音樂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初中階段一定不要放松對他們的音樂教育,采用很好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
2.1 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音樂課堂及藝術氛圍,以最大限度使學生們主觀能動的,全身心的融入到音樂課堂中去,使他們從中體會并領悟音樂的美感。音樂教學靠教師口頭講授,沒有學生的實際參與,難以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音樂知識及音樂技能技巧,更不要講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與創新了。
“親其師,信其道”,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為喜歡某位任課老師而喜歡上他的課程,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魅力,學生才會對課程充滿興趣。我常常思考:教師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才會喜歡上你的課程,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學生即使上課也是備受壓抑的。教師用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才會在無形中促使學生對音樂充滿興趣,自覺的去鑒賞、思索和品位,進而在對美欣賞方面獲得啟迪。
2.2 運用現代科技,開展音樂教學
伴隨科技的日益進步,在初中教學課堂中引入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初中音樂欣賞雖然有一些配套的音樂磁帶,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欣賞需要,為了讓音樂欣賞更加吸引學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體手段,如尋找VCD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視頻,即滿足了學生的欣賞需要。又增強了上課的效果。欣賞課的情境也在優美的多媒體教學中建立,有一些本來不愛上音樂課的學生也漸漸破吸引,欣賞課的教學效果也越來越好。因此,我們應合理應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創新音樂作品的介紹方式,使學生在加深對音樂內容的感悟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其藝術素養。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2.3 開展課堂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不局限于課本,把課堂設計成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如。小小音樂會”活動可以使學生盡情發揮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樂、舞蹈于一體.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最喜愛的一首歌的小討論”學生可以說出自己喜歡的歌曲、為什么喜歡好在哪里等.在討論中提高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還有像“實話實說”的欣賞活動.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對音樂的感受.給學生提供發表、評價、感受的機會,形式新穎。學生放松,參與積極;“設計MV”活動,學生們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設計自己的MV,有的還能利用節假日,把電影剪輯、圖片、畫面結合起來,興趣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老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的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等活動中。引導他們去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也漸漸走進我們的課堂,滲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初中音樂欣賞雖然有一些配套的音樂磁帶,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欣賞需要,為了讓音樂欣賞更加吸引學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參與教學,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如,尋找一些與音樂有關的DVD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件制作中插入視頻,給學生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刺激,即滿足了學生的欣賞需要,又增強了上課的效果。其中一些欣賞課的情境也可以在優美的多媒體教學中建立,讓那些不愛上音樂課的學生也能漸漸的被吸引。合理應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創新音樂作品的介紹方式,使學生在加深對音樂內容的感悟的同時,還能夠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其藝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