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燕
(廣東省豐順縣豐良中心小學 廣東 豐順 514300)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活動仍需要教師進一步去摸索、探討,讓課堂真正的活躍起來,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教師要轉變成學生的引路人、互動者、對話者、幫助者。因此,我們要創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一是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活動方式,教師的活動不再是依據固有模式“灌輸”現成知識,而要應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不斷推出有創意、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二是需要師生之間互相溝通、交流,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學生。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真誠地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和諧;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地商討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水平高低,有無道理,都予以尊重和鼓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氛圍寬松、自由了,個性才能解放,思維才會開放,學生才敢質疑、才能質疑,才會主動的去探索新知。記得一次在教學《去年的樹》這一節課時,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這時我發現有個小男生高高的舉著小手,眼神帶著期許地看著我。我問他:“你想參與這個表演嗎?為什么?”這個小男生說:“老師,我可以扮演小鳥嗎?以前我養過一只鸚鵡,可是它現在已經不在了。”但聽到他的回答后,我就對他說:“好,讓同學們來欣賞你這只小鳥吧。”他在這次課堂活動中表現地很好。之后的語文課上,這個小男生逐漸有了很大的進步,甚至還帶動了其他同學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可見老師放下架子,真誠地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可以促進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情緒促進教學效果,可以發掘和運用教學內容中已包含的情緒因素,也可以對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評價等進行情感化處理,創設情感氛圍,達到“知情并進”的效果。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允許和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插嘴、大膽發言,理解并認可不同的意見。如一個學生回答出老師的問題,而且答得很好,老師應該微笑著說:“回答的特別好,大家用掌聲來表揚一下這位同學。”如果學生一時回答不上來,老師應和顏悅色地說:“別著急,在認真思考一下,你一定能回答出來的。”等鼓勵的話語,為學生創設學習語文的安全感,千萬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教師在指出或更正學生的錯誤時應盡量調動學生自己更正自己的錯誤。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經常給學生以鼓勵、贊揚,學生會激起對教師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心。同時,教師要為人師表,始終以自己樂觀、向上、堅毅的性格來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堅定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這就能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緒、表現自己的才干,讓學生能在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的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設計問題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可以是教師提出來,也可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困惑提出來。問題設置出來后,可以靈活地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競賽”、“當回小老師”、“演講”、“辯論賽”等等,真正地做到課堂上師生合作交流、共同學習,克服舊教學模式上單調、呆板的弊端,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活動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如《胡蘿卜先生長的胡子》一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不僅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還要讓學生解放思想,大膽質疑,我設計一個謎語:“一個胖娃娃,埋在地底下,頭頂綠襟穿紅褂,夏天播種秋天拔,小兔子們最愛他。”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出主人公——胡蘿卜先生。我又從生活入手問他們喜不喜歡吃胡蘿卜,但大部分的同學都表示不喜歡。經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在課文結束前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當胡蘿卜先生的胡子越來越少,甚至是沒有胡子時,人們還會喜歡他嗎?為什么?”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回答后,我繼續發問:“同學們,現在你們喜不喜歡這個胡蘿卜先生?”學生們紛紛表示喜歡,因為胡蘿卜先生善良、樂于助人,還表示在吃飯的時候不再隨便把胡蘿卜給丟掉。這樣巧設問題,能真正使教學過程實現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評價是課堂中教師用以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參與互動的質量和積極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將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結合起來,要讓學生參與評價。尤其是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點,改正不足,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能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我把全班學生分為四大組開展朗讀競賽,各組根據各自朗讀的內容把握好語感自己進行練習,具體練習時,大組可以再分四人小組進行練習,或者同桌互練,其他同學充當指導師。試讀完畢后進行大組朗讀競賽,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評價。當第一組的同學匯報朗讀完后,其他同學爭先恐后地評價。有的同學說:第一組他們沒把色彩斑斕的西沙群島的美感很好地表現出來。有的同學說:第三組開始那句‘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應該用輕緩的語氣來表現魚的優哉游哉,還有他們整段朗讀的語速太快了,應該注意好節奏!后半句‘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應該讀出活潑的語氣,這樣才能讓大家感受魚群們的活躍。各組互相評價完畢后,再讓大家朗讀,整體朗讀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比較大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這個環節越來越重要了。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切實為學生著想,創設師生民主平等、互教互學、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讓語文教學課堂真正活躍起來,讓學生喜愛語文這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