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送橋鎮送橋實驗小學 李國梅
語文學科是教育的基礎,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傳統的語文課堂授課方式多為教師單方面講解,課堂氛圍枯燥、單一,部分學生對于語文課程不感興趣,無法發揮主動性去學習。微課是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產物,其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反映了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是一種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微課教學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內,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集中,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名言被無數次證實過。小學生的性格比較活潑,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難以集中課堂注意力聽教師講解課文。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必須從興趣方面入手,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主動學習。微課教學視頻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具體,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針對性開展微課教學,通過微課的作用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于課堂。以《但愿人長久》一課為例,開始上課時,教師可以先不讓學生打開課本,播放樂曲《水調歌頭》,學生被悠揚動聽的旋律吸引了注意力,感受到歌詞的美感,對歌曲的創作產生了較大的興趣,教師可以順勢導入課堂,開展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完詩人的創作背景后,教師為了加強學生的共情能力,讓學生試著自己朗誦文章,配以優美、悲傷的旋律,學生能深刻體會到詩人與親人分離的哀傷,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團聚的向往之情。教師利用樂曲進行課堂導入,能吸引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在短小的時間內使用微課讓學生與詩人產生共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領略到文章語言的美感及作者內含的深刻中心思想,無法與作者產生靈魂上的共鳴,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情景教學法即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認知程度,通過多樣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出符合文章情境的情感氛圍,讓其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積極投入教學,在情境中進行學習與思考。微課以圖片、視頻、音頻等為載體,能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與作者、文章內容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價值觀,有利于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教學。以《三顧茅廬》一課為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東漢年間劉備三次邀請諸葛亮下山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的前2分鐘使用圖片或短視頻簡單介紹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等人物的形象、性格特點,讓學生對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有基礎的了解,然后可以花3分鐘時間為學生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的部分片段,配以悠悠古樂,加上演員們的動人演技,能一瞬間將學生帶入歷史情境中。當學生被諸葛亮的蓋世才華所吸引,被劉備求賢若渴的精神所感動之時,教師可以選擇幾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配合音樂再現劉備三顧茅廬的情形,時間約為5分鐘。學生通過這一微課的學習,能更加直觀地知道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能對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性格、品質、心理活動等有清晰的了解,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的內容不應只局限于教材,而要具有開放性,要使用多種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內容多樣化,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精挑細選,具有較大的豐富性,但部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只局限于應試教育,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得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利用微課綜合各種教學資源,并將之運用到課堂上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以《葡萄溝》一課為例,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新疆,對課文中葡萄干的制作有強大的好奇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插入制作新疆葡萄干的微課視頻,或者通過視頻模擬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學生很快能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流程。學生看完視頻后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新疆的葡萄干最好吃?”教師可以使用微課視頻結合地理知識為學生解答,學生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深入理解課文,還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對葡萄干的制作及新疆的氣候、位置等地理知識有基礎的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優化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能為語文課堂的開展帶來動力,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教師不能止步于前,要不斷探索新的微課應用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