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婉迪

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就是美國的感恩節,除了闔家團聚享用火雞、南瓜派等傳統美食之外,還有一項有意思的活動,就是用火雞身上一塊形狀特殊的骨頭——叉骨來許愿(如圖)。在感恩節享用完烤火雞后,人們會把火雞的叉骨晾干,叉骨很細,晾干后非常脆,由兩個人各執骨頭的一頭,在心中默念自己的愿望,然后一起用力將骨頭掰斷,掰斷后誰的手中留下的那塊骨頭更大,誰的愿望就可以成真。
如果叉骨晾干得不夠充分,就只會彎曲、不會折斷,因此為了達到完美的許愿效果,有的人會將叉骨放在烤箱中烤干,有的人會將其晾曬到圣誕節再許愿,還有的人會使用前一年保存下來的叉骨。這個許愿活動成了美國人感恩節晚宴之后頗有特色的節目,在許多美國家庭,年幼的兄弟姐妹“爭奪”這塊珍貴的骨頭是不少人兒時的快樂回憶,小孩子們還會研究“技巧”,保證自己在許愿時得到更大的那一塊,而一家人在一起許下美好愿望的瞬間也十分溫馨,正因如此。火雞的叉骨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許愿骨。
所謂的許愿骨,就是鳥類身上的“叉骨”,對鳥類飛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900年,據說那時候意大利的伊特魯里亞人崇拜禽類并且相信鳥可以預見未來,人們會把宰殺吃掉的雞留下叉骨,并撫摸叉骨默念自己的愿望,祈求心愿達成,還會將叉骨作為護身符隨身攜帶。這一傳統后來被羅馬人繼承。在中世紀的歐洲,每年的圣馬丁節過后,最年長和有智慧的人將會用鵝的叉骨來占卜當年冬天的天氣是寒冷還是溫和、潮濕還是干旱。類似的習俗在歐洲廣為流傳,據說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會根據許愿骨來占卜誰會進入婚姻的殿堂,將許愿骨帶在身上也是祈求好運的一種方式。17世紀,歐洲人將這種習俗帶到了美國,只不過所使用的骨頭變成了火雞的骨頭,因為火雞是美洲當地的特產。
在美國,許多感恩節和圣誕節的裝飾品都是制作成“許愿骨”形狀的,只不過制作的材料從金屬到木頭五花八門。除此之外,許愿骨還在繪畫和明信片中經常出現,甚至很多項鏈和手鏈的吊墜,都是以許愿骨作為元素的,稱其能夠給佩戴者帶來更好的運氣。許愿骨承載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因此它成了美國文化的符號之一,許多人都將許愿骨與西方社會中十分流行的三葉草相提并論。▲
環球時報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