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斯 王小姝 徐兆兒 王倩 闞麗


摘 要:情緒管理是指從情緒識別、控制、改善到最后的目的是能轉化或服務于幼兒社交能力的一種技能。本文旨在通過對成都地區不同類型的幼兒園進行綜合調研,科學統計出數據,分析出本地區幼兒在情緒管理過程中的哪一個具體環節出現了問題,從而為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供科學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情緒管理;情緒識別;情緒現狀;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1-018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75
一、調研情況分析及結論
為了全面了解幼兒的情緒管理現狀,最終能找到幼兒情緒管理問題的突出點,并為本園幼兒以及本地區甚至其他地區幼兒情緒管理引導提供一定的參考性,本次調研選取了成都市溫江區域內及區域外不同層次的公立園及私立園共8所進行了前測調研,同時本園也進行同步調研。
第一個調研的板塊是幼兒情緒管理的最基礎環節,識別情緒環節。對于情緒識別的測試,9所幼兒園各年齡段各選取一個班級,參與幼兒共856名(托班116人,小班216人,中班234人,大班290人)。排除26份無效后,托班幼兒參加人數為90人,小班幼兒參加人數為216人,中班幼兒參加人數234人,大班人數為290人,問卷的有效率達到了96.96%。根據填寫資料,托班幼兒年齡由2歲半至3歲半,小班幼兒年齡由3歲至4歲,中班幼兒年齡由4歲至5歲半,大班幼兒年齡由5歲至6歲。
調研分為兩個范疇共三個部分:幼兒情緒識別測試、以家長及教師角度對幼兒情緒狀況進行測評。情緒識別板塊,我們分別采用了四張明顯清晰的兒童情緒圖片給幼兒,主要檢測幼兒對心理學上公認的人的四種基本情緒——高興、恐懼、悲傷、恐懼的識別。托小班幼兒由教師一對一進行測試,教師說出4種情緒,幼兒指出相對應圖片;而中大班幼兒則是由教師指出圖片,讓幼兒說出情緒名稱。該次檢測各園自行決定選取測試期間其中一天對在園幼兒進行評測。
鑒于本次調研目標旨在了解本園幼兒與成都市不同背景的幼兒在情緒管理這方面的狀況與差異,為日后本園的研究方向作基礎,故統計方法相對比較簡單。獨立雙人錄入數據作核實,然后按年齡段得出幼兒能識別指定情緒的人數及百分比,在情緒狀態各范疇上沒有困難、有輕微困難及有困難的幼兒人數比例。
在幼兒識別情緒能力測試中,在納入的856份結果中,在856名幼兒中,有7名幼兒(分別散布于托、小班兩個年齡段)未能識別4種情緒,占整體參與測試的幼兒的0.84%。只能識別1種情緒的有34名幼兒;能識別2種情緒的幼兒共109名;能識別3種情緒的幼兒共有226人;能識別4種情緒的幼兒有454人。我們用表1、表2、表3(見附表)分別從幼兒識別情緒的數量、與同年齡段及整體結果的對比三個角度來統計。
具體到每個年齡段來看幼兒對每種情緒的識別度,隨著年段的遞增幼兒對各種情緒的識別度越高,幼兒在中班后基本的語言能力及理解能力已經相對完善,因此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對情緒識別度的差異不大。綜合所有幼兒的情況來看,所有幼兒對高興的識別度最高,其次是悲傷、生氣和恐懼。對情緒感知才能識別,因此我們可以參考數據分析得知,幼兒很容易高興,不易感到恐懼,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幼兒簡單的事物都很容易讓他們感知到快樂,而很多事物幼兒并不恐懼害怕,除開幼兒沒有恐懼的經驗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幼兒沒有很全面的感知恐懼,所以我們經常稱幼兒“天不怕,地不怕”。因此,針對解決幼兒情緒管理能力弱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在托班階段,幼兒對情緒識別的能力是影響幼兒情緒問題的關鍵。在小班階段,幼兒識別情緒的能力也相對偏低。在中班和大班階段幼兒識別情緒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對四大基本情緒中的恐懼幼兒識別度偏低。綜上所述,排除特殊個案的情況下,針對托小班幼兒在情緒管理方面的第一步我們應該幫助幼兒識別四種情緒;而在中大班階段,我們應該重點幫助幼兒識別恐懼和生氣兩種情緒。
對于有關幼兒情緒現況的檢測,我們對9所幼兒園各年齡段共發出SDQ問卷2400份,針對1200名幼兒在家長及教師的角度對他們的情緒管理情況進行測評,我們采用的是SDQ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長處與困難調查表,讓教師和家長針對同一個幼兒各做一份SDQ調查表。對象為各園選定的每個年級一個班的幼兒,教師向家長派發問卷并于一星期內交還園方,再送回本園。透過家長與教師使用同一份調查問卷,更客觀地綜合家長與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提高調查的參考價值。
SDQ調查表是由心理學家Robert Goodman 于2005年設計,用以作初步調查人們心理健康狀況的表格,至今已經被翻譯成86種語言及不同版本。這也是當今社會最廣泛運用的調查工具,普遍用于研究工作、醫學及教育行業。此調研表主要調研分析幼兒的情緒征狀(包括身體狀況、擔憂、不快樂、依附情況及恐懼)、操行問題(包括脾氣、服從性、打架、說謊及擅取物件)、過度活躍(包括不安、手忙腳亂、分心、沖動及堅持)、朋輩相處(包括孤單、好友、受歡迎程度、被欺凌及與成人相處)、社交發展(包括體貼、分享、照顧他人、對弱小的關顧及樂意幫助)五個方面,而每個方面有5句描述句子,全部共25句描述句子。前四個方面主要綜合性的檢測幼兒情緒方面的內化及外化的困難,最后一個方面主要探測幼兒的長處。填表人按過去最近半年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完成調查,如果描述句子能反映即“完全真實”,如果描述句子不能反映幼兒表現即“完全不真實”,如何只反映部分幼兒表現則是“部分真實”,得分分別為0、1、2,即每個部分最高得分為10分,總困難分數最高為40分,而長處最高得分是10分。測試句子有由正面描述幼兒表現,也有從反面描述幼兒表現,用以排斥填表人隨意選擇答案,影響結果。在較早前的研究結果顯示,此問卷在成都地區中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α=0.60)(寇建華,杜亞松,夏黎明,2005)。
這樣我們就能從情緒識別認知,到現實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長處,全方面檢測幼兒在情緒管理中識別、調控及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總結出科學的引導方法。而在此次的SDQ的調查中,收回2204份問卷中,排除104份無效后,托班幼兒參加人數為135人,小班幼兒參加人數為298人,中班幼兒參加人數285人,大班人數為332人,問卷的有效率達到了95.28%。表4、表5、表6(見附表)分別針對SDQ中的困難部分分具體項目困難度、整體困難度以及長處部分進行統計。
從數據我們可以得知幼兒在過度活躍和操行問題上的困難相對較大,其次是朋輩相處和情緒征狀。
總體來看有一半左右的幼兒在SDQ調查表反映出來在情緒方面存在問題,細分到每個年齡段來分析,隨著年齡段的遞增,幼兒在情緒方面的困難有所降低。細分到每個年齡來看具體突出困難,托班、中班、大班幼兒最突出的困難在于過度活躍和操行問題;小班的幼兒最突出的困難在于操行問題和朋輩相處。其中小班幼兒在情緒征狀、操行問題、過度活躍、朋輩相處方面的困難度都比其他年齡段相對較高,這是由于幼兒在小班開始自我意識、對周邊的環境事物的感知度也更高了,小班的幼兒又不能達到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的自控力,因此小班幼兒在情緒表象和困難度上凸顯,因此這也是幼師、家長應該特別注意此階段對幼兒情緒的引導。雖然情緒征狀方面只有10%左右的幼兒有問題,但是此處檢測的多是情緒的表面征狀,然而社交發展、朋輩相處、過度活躍、操行方面都會影響幼兒整個心理狀況、情緒的穩定以及幼兒的綜合發展。在社交發展方面,幼兒的整體困難度較大,而且在隨著年齡的遞增幼兒的社交發展困難度越大,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而家庭和幼兒園幼兒對謙讓、合作、傾聽等品質的養成度不夠等多種原因導致,這跟我們在園發現中、大班幼兒對于平時游戲和生活中的競爭的好勝心十分強烈的情況一致。綜上各板塊數據來看,幼兒已經表現出了社交能力存在問題,這與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方面息息相關。我們也可以明顯看到幼兒在情緒識別方面問題較為嚴重,心理健康狀況也有問題。
綜合兩種調研情況來看,在幼兒情緒管理方面,應該根據幼兒對情緒的識別度來針對性的幫助幼兒識別自我情緒,再根據幼兒在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具體的情況,針對性的先解決幼兒的突出問題,再綜合性的整體提升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最后輔助幼兒將情緒管理能力用于輔助社交能力,使其變成幼兒生活中的一項優勢。
二、局限性及建議
本次調查原定共邀請12所幼兒園與本園同步進行調查,其中有4所于調查開展前因各原因退出。雖然最后參與的8所幼兒園已涵蓋區內、區外、公辦、民辦幼兒園各層面,但仍可以再把調查范圍再擴大,增至向類別最少有3所幼兒園參與,讓數據更具代表性。
由于情緒識別部分由各園所選定的班級教師負責,故整體結果可能會因為進行測試的教師的引導或提問方法不同而有偏差,因此建議應由同一研究員進行測試而保持結果的一致性。而在SDQ問卷結果中,經常出現就幼兒同一表現但家長及教師持完全相反的觀察結果,雖然本次測試是每題均采取兩位填表人所填結果的平均分數來解決主觀性的局限,但仍排除不了家長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選取最接近幼兒表現的答案,建議由研究員到各園舉辦說明會,向家長講解調查原因及處理數據方式以釋疑慮。
參考文獻:
[1]孟祥敏.家園環境中小班幼兒情緒管理能力差異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2]王影.大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與父母元情緒理念、情緒理解能力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3]董陽.3-5歲幼兒情緒理解、母親元情緒理念和社會行為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盧曼斯(1978— ),女,漢族,香港人,教育總監,研究方向:兒童行為及情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