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亦涵

表妹回家了,帶著她四個月大的寶寶,據說是我們這兒的傳統,在小寶貝滿四個月時,要被媽媽帶回外婆家待一陣子。那傳統叫什么我不清楚,但清楚的是,自從這個寶貝來到阿姨家后,從前冷冷清清的商品房突然熱鬧起來,三姑六婆爭先恐后地踏足。表妹說:“回娘家真好,我至少有一半時間不用帶孩子了。”
那可不是,孩子都讓那些三姑六婆給帶了,您還帶什么呢?
表妹是一眾兄弟姐妹里最早結婚的,拿她自己的話說就是“人長得好總是有早婚的運氣”。
一眾兄弟姐妹突然升了級,全都寵這孩子寵得不得了。可表妹這個當媽的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下去。阿姨說:“怎么能不瘦呢?天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好不容易回娘家有親戚們幫著抱孩子,才抱了一天,她又開始擔心孩子被抱來抱去會不會不好,大家用手去摸寶貝的臉會不會有細菌傳染,老人家親寶貝一下她恨不能馬上帶寶貝去洗臉!”
我這才發現,我家表妹的強迫癥似乎惡化了——強迫癥其實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表妹沒結婚前也有點。可生完孩子后,她的強迫癥嚴重到不舍得讓其他大人碰到寶貝的臉和手,因為大人的手摸過手機有細菌;有人在房間里打個小噴嚏,她要馬上把所有的奶瓶重新洗一遍,再用開水消毒。于是乎,原本就有點強迫癥的表妹越來越焦慮,于是她很擔心地問我: “姐,我是不是產后抑郁了?”
“你抑郁個啥啊,你這是強迫癥好嗎?”
明知道沒必要這樣,可就是忍不住多想。從前只盯著自己看時還沒什么,一旦涉及小孩,那強迫癥便“分分鐘”升級。
我媽說:“以前的孩子哪這么金貴?都是讓他們自己在地上爬的,大人可沒空理。”表妹立即反駁:“您多放一天的食物能自己吭哧吭哧吃下去,可您舍得讓孩子吃嗎?”
我媽立馬不說話了。即使是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餐桌上的隔夜菜她也永遠不會讓我們吃。那些說著“以前我們的孩子可沒那么金貴”的父母可曾想過,其實你們也在最有限的條件里給了孩子最好的照顧。粗糙的年代里有粗糙中的精致,而到了這個精致的年代,父母們已經巴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
表妹又在唱搖籃曲了,原來是寶寶到了該睡覺的時間。我突然想起小時候說各自的愿望時,我說我長大后想成為一名作家,表妹說她希望能成為一名偶像,在臺上唱歌,讓臺下的人歡呼。
然而愿望還未實現,她已經結婚生子,從此以后,只對懷中的寶貝歌唱。可是又有什么關系呢?懷中的寶貝是她唯一的聽眾,可這一生,從寶貝出生到成長乃至將來結婚生子,在所有的人生大事統統過了一遍后,她仍會是這個寶貝最鐵桿的頭號粉絲。
父母之愛子,從來都是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