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該文主要以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關鍵技術分析為重點進行闡述,以當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實際情況為依據,首先分析了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關鍵技術的背景,其次從土料防滲技術、鋼筋混凝土防滲技術、砌石防滲技術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技術的有效運用,進一步強化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運作效率,凸顯渠道防滲技術運用的價值,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滲;關鍵技術;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S277 ? ? ? ? ? ? 文獻標志碼:A
渠道充當灌區經典的廊道景觀,呈現出的灌溉性能主要是農業生態安全性的保障。在實際輸水期間僅存有一些水量借助以多個級別渠道輸送給田間被作物利用,然而另外一些水量在渠底和渠坡涉及的土壤縫隙中滲透到沿渠的土壤內部,以致于渠道出現滲漏損失的問題。所以以渠道系統防滲工作作為降低輸水損失的重點內容,也是未來水灌溉持續性發展的方向。現階段國家采取一些工程作業,創新多種類型的防滲技術,全面建設生態景觀通道,在優化灌水條件的過程中給該地區的居民帶來優質的水環境和生態環境,加快我國環境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分析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關鍵技術十分必要,以下為筆者給予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1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關鍵技術的產生背景
針對灌區渠道的防滲施工技術,節水改造作為重中之重的環節,以有效地解決灌區渠道的滲漏問題為目標,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選取渠道防滲技術手段,對其加以抗凍處理,改建灌區渠道的一切線路。結合現有的灌區渠道實際建設情況,大多數的干路渠道展現梯形的狀態,支路渠道展現出“U”型的狀態,且每一條渠道都不是單獨存在,卻是相互連接和貫通的,因此要想使渠道發揮作用,需要在渠道防滲施工期間,采取防滲手段,與此同時選取抗凍的最佳處理方式,減小凍脹系數,促使防滲結構足夠穩定,以免出現破壞的情況。
2 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技術的有效運用
灌區渠道的防滲形態呈現多樣化,結合我國現有的氣候環境以及土質因素,集中在土料防滲、混凝土防滲以及砌石防滲等層面,且不同種類的防滲技術涉及的原理和技術要領以及適用條件等存在顯著的差異性。
2.1 土料防滲技術
2.1.1 技術基本原理
在渠道渠床上鋪設均勻厚度的灰土以及四合土材料,在碾壓之后產生細密的土料防滲層,進而降低渠道在輸水期間產生的滲漏損失。
2.1.2 操作要領
首先去除渠道底部以及渠道坡位置上存有機質多的草皮以及樹根等混雜物質,之后選擇滿足標準的石灰以及混合料,保證土料涉及的原材料被過篩以及粉碎處理,將粒徑的大小控制在2 cm之內,石灰的粒徑大小控制在0.5 cm之內。其次是實驗選取合適的土料防滲配合比例,嚴格掌握土料中涉及的最優含水量,在攪拌均勻之后確保含水率和標準含水率之間的偏差數值≤1%。明確防滲層的厚度,結合多種土料的種類,促使渠道底部的厚度為10 cm~40 cm,且渠坡的魂度為10 cm~60 cm。同時控制土料的拌合以及碾壓的科學性,若防滲層的實際厚度超過15 cm,要進行分層鋪筑。最后在鋪筑的過程中要保證土料中存有的干容量大于等于設計的起始容量,在鋪筑完成之后,適當地對防滲層加以保護,提供充足的濕度以及高溫度。
2.1.3 使用條件
徑流速度小的渠道;小規模渠道和農間或者田間的渠道等。
2.1.4 產生效果
首先是可以降低滲透數量,其次是便于取材,且操作較為簡便,便于農民的控制;最后是造價較低,需求成本少,能夠借助已經存在的碾壓機器加以進行。
2.2 鋼筋混凝土防滲技術
2.2.1 技術基本原理
把土料、水以及水泥按照特殊的比例混合均勻攪拌,鋪設在渠道的渠床上,在碾壓之后構成混凝土防滲層,降低渠道在運輸水期間造成的防滲損失。
2.2.2 操作要領
選取的土料要進行風干和粉碎,之后在混凝土的現場施工鋪筑中要均勻地攪拌和平整攤鋪,攪拌混凝土的過程中要事先干拌,之后進行濕拌,在混凝土鋪筑之前使用水對渠基加以潤濕,大約在0.5 h之后,把混凝土鋪筑在渠坡與渠底上,在抹平之后,可以在表面上撒下厚度為2 mm的水泥。其次設計保護層的混凝土為塑料形式,且在混凝土初步凝結之前要確保鋪設的完整性,在保護層設置為水泥砂漿期間,可以在水泥砂漿上涂抹水泥漿,然后借助鋼板對其壓光,適當養護大約14天。最后關注縮縫的預留,可以留出一條長度是2 m左右的縫隙,并且選取恰當的材料對水加以制止。
2.2.3 使用成效
可以降低水分的滲透量;其次便于操作;最后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看到成效。
2.3 砌石防滲技術
2.3.1 技術基本原理
把石料進行干砌處理,并且對其進行勾縫設置在渠床表面上,組建出一層石料防滲層,這種防滲層具備防水的功效,降低渠道在運輸水的過程中涉及的滲漏損失。
2.3.2 操作要領
首先在選取漿砌材料進行防滲處理期間,要使用水將石料洗刷,之后對砌石進行分層,在基礎上的第一個層面上選取大型塊石,確保將每一個層的實際厚度控制在25 cm~30 cm,盡量保持塊石的高度互相一致,在兩邊的砌石鋪實之后,倒進砂漿,最后在灌漿的環節中選取碎石加以填補。需要注意的是,在砌筑片石以及塊石的過程中,要將橫縫以及縱縫加以區分,且在砌體上噴灑水分大約七分鐘,借助水泥砂漿進行灌注。再次是選取干砌塊石進行防滲,把渠床進行清理和平整處理,且在渠底上鋪設砂漿墊層,之后把石塊進行安放,使用碎石塞緊,如果使用塊石進行襯砌處理,將厚度保持在20 cm~40 cm,在片石厚度為15 cm時,可以在石塊的縫隙處進行清掃與灑水濕潤,使用水泥砂漿進行勾縫,最后完成養護工程。
2.3.3 使用條件
最好將工程設置為石匠多的區域,確保石料來源足夠豐富,且資源相對全面。
2.3.4 使用成效
首先是耐磨能力較強,其次是抗凍以及防凍害水平較高;再次是具備防滲功能,降低水分的滲透量;最后是便于取材,可以提高渠道的穩定性。
2.3.5 發展前景
石料資源的研發前景較為廣闊,農民群眾具備較為豐富的砌石經驗,在勞動力的成本上漲過程中,由于砌石防滲不容易完成設備機械的施工工程,同時施工的質量無法保障,因此在勞動力成本上漲的過程中會存在施工進度的制約,因此解決勞動力成本的問題為砌石防滲技術前進擴展的途徑。
3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國家的發展計劃中占據舉頭輕重的地位,因此每一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管理者都要高度重視渠道防滲關鍵技術的運用,結合渠道防滲關鍵技術的基本特征,選取高效的手段使用渠道防滲關鍵技術,不斷提升渠道防滲關鍵技術運用的質量,推動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偉全.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8, No.244(24):153-154.
[2]李衛衛.桑干河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渠底防滲設計簡述[J].山西水利,2017,33(4):12-13.
[3]閆丹青.渠道防滲技術在冊田灌區改擴建工程中的研究與應用[J]. 山西水利科技,2017(4):21-22.
[4]賴建波.分析水利工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防滲渠道襯砌施工技術[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8):186-187.
[5]劉婷.渠道防滲施工技術在灌區節水改造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7,45(11):171-173.
[6]胥東.中干渠防滲改建工程工程布置與渠道方案比選設計研究[J].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7, 17(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