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譜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
為充分展示在共和國70年光輝歷程中浙江林業事業的輝煌成就,本刊特別推出“獻禮70年”專題,本期選取林業改革、生態建設、森林資源保護三個方面充分展示取得的成果。下期將繼續從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予以展示,以此慶賀共和國的70華誕。
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如何讓占據國土面積70%的山區發揮優勢,做好山上文章?波瀾壯闊的70年發展歷程中,浙江林業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以改革創新為引領,喚醒沉睡的山林,取得了許多矚目成就——森林覆蓋率在61%以上,位居全國前列;以占全國2%的林地創造全國8%的林業產值;破解林業金融難題,讓“資源變資本、活樹變活錢”;重點林區(縣)農民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林業;深化林改探索出的“浙江經驗”成為全國一面鮮亮旗幟……70年來,浙江林業改革創新腳步不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經過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貧苦農民占有山林50%以上。1950年初,浙江開展互助合作活動,出現互助組;1951年9月,成立首批林業(初級)合作社;1957年6月,全省山區建立1.37萬個農林高級合作社。這便是最初的改革。
浙江林業真正走上改革振興之路,起步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8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部署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和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的林業“三定”工作;1981年5月,浙江省組織3500多名干部在16個不同類型的鄉培訓骨干、摸清情況、探索經驗,進行林業“三定”試點工作;同年10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穩定山權林權和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若干問題的規定》,截至1983年8月,浙江省林業“三定”工作基本結束。全省有67%的集體山林通過“三定”到戶經營,形成了以家庭經營為主的林業經營體制。1987—1989年,浙江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南方集體林區森林資源管理堅決制止亂砍濫伐的指示》精神,全面完善林業生產責任制,著力解決林業“三定”的遺留問題。全省有77%的集體山林到戶經營,涌現出多種形式的合作制林業,進一步確定了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進入新世紀,浙江不斷深化林業改革,促進林業持續健康發展。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要求各地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鼓勵各種社會主體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2006年3月,省林業廳印發《浙江省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管理辦法(試行)》,細化、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文件有關精神,進一步推進林權流轉工作。各地根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著力推進林權流轉。是年,龍泉市有以托管山林為主業的“林保姆”經營實體281家,委托管理農戶4340戶,托管面積27萬畝,龍泉“林保姆”經驗入選《全國林政實踐100例》。同年,全省推廣龍泉經驗,有以托管山林為主業的“林保姆”經營實體3.58萬家,托管面積396萬畝。
2006年1月,針對林業“三定”后山林承包期陸續到期的實際,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延長山林承包期工作,規定已經劃定的自留山,由農戶長期無償使用,長期不變;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歸農戶所有。已經承包到戶的責任山,繼續由原承包戶承包,承包期再延長50年,2007年8月,浙江山林延包工作基本結束,全省換(發)全國統一式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權證》505.5萬本,明晰了林業產權,落實了經營主體,真正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2007年12月11日,為了鞏固全省林業“三定”、延長山林承包期工作成果,進一步明晰集體山林的林木所有權、使用權和林地承包經營權歸屬,完善經營機制,促進林業增效、林農增收,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出臺系列配套政策,推動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深化改革。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在全國推進林業改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2009年,浙江開始著手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率先破解林業發展史上盤活森林資源資產和林權抵押兩大難題,實現林地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三權分離”;2010年,慶元縣通過建設“林權IC卡”,將林權信息、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數據與金融系統實現對接,有效破解林權抵押貸款工作中的評估難、耗時長等問題。各項工作均走在全國前列。
2013年,龍泉市率先在全省開展林地經營權流轉改革試點工作,當地林農鄭自友領取了全國第一本《林地經營權流轉證》,并以此成為第一個成功抵押貸款的經營戶;2014年,在22個縣試點,形成了浦江林地股份合作制、安吉林木股份合作制和慶元股份制家庭林場3種主要模式;2015年,出臺《浙江省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發證管理辦法》(試行),維護林地流轉雙方當事人的權益,促進了林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2017年,浙江全省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審批服務更高效、更便民;2018年,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林業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截至2018年,全省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超過400億元,53萬多戶林農(合作社、企業)從中受益。
70年來,浙江不斷改革創新,探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代林業發展之路,在發展中提質增效,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林農的生產積極性,森林資源數量持續增長,林業產業迅速發展,林業產值不斷提高,森林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林農生活質量持續快速提升。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間浙江森林覆蓋率從36.44%到保持61%以上;森林面積近10年凈增305萬畝;林業總產值從建國初期的幾乎為“零”,到1988年超過百億,再到2005年突破千億,年均增幅達24.5%。至2018年浙江林業產值再次刷新歷史紀錄,高達6207億元。2017年,浙江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5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6倍,林農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品質顯著改善,林農自內而外都能感受到浙江省走在改革開放前沿、帶動全民致富的那份成就感。浙江以森林資源小省的弱勢,創造多個領跑全國的優勢,盡顯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