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全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復雜的地形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繁衍了豐富的森林資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運動。1953年,成立浙江省林業局林野調查隊,從事森林資源調查與規劃;1979年,建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此后多次開展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以及野生植物、野生動物、古樹名木等專項調查,基本查清了全省森林資源的數量及其分布。與此同時,浙江省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措施,擴大造林育林規模,加強野生植物、野生動物、古樹名木等資源保護;2000年以后,實施森林資源分類經營和經濟補償政策,開展大規模生態公益林體系建設,森林資源逐漸得以修復。
森林資源概況
浙江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具有種類豐富、地理成分復雜、區系起源古老、珍稀特有植物眾多等特點,截至2018年,浙江記載野生或歸化的維管束植物218科1240屬4025種。記錄陸生野生動物:獸類8目32科99種、鳥類19目76科478種、爬行類4目18科94種、兩棲類2目9科49種、昆蟲類25目428科9493種。全省建檔保護的古樹名木21.39萬株,隸屬于73科196屬459種,其中千年以上古樹491株。
資源保護措施
森林消防。浙江歷史上森林火災頻繁發生,火災的預防和撲救乏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級政府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領導,制訂森林防火法規、制度,建立森林防火管理機構和護林防火組織,加強護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預防、撲救能力,使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和造成的損失逐漸減少。
森林病蟲害防治。浙江森林受松毛蟲、松材線蟲病、竹螟、竹卵圓蝽、松干蚧、毛竹枯梢病等病蟲侵害較為嚴重,損失重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級林業部門采取化學、物理、生物和綜合等方法防治森林病蟲害,大力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植物檢測檢疫等措施,提高森林植物檢疫的整體水平,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顯著減輕了病蟲災害的損失。
森林公安與案件查處。浙江最早的官府批準建立的森林武裝管護組織——安吉梅溪竹商公所成立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20世紀60年代,西天目和龍泉、遂昌、云和率先建立森林派出所。自1984年省林業廳設立林業公安處開始,浙江森林公安隊伍逐步壯大,不斷加大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1987—2010年,全省共偵破和查處森林案件10.2萬起,打擊和處理14.38萬余人,挽回經濟損失1.55億元。2010年,全省共有森林公安機構114個,森林公安民警766名。
古樹名木保護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的瑰寶,是森林資源之精華。它不僅是一種自然遺存,更記載著歷史,傳承著文化,蘊藏著財富。古籍中關于浙江古樹名木的記載頗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水出吳興郡於潛縣北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迭,西臨后澗。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浙江通志》(雍正版)中記載的古樹名木有:杭州府8株、嚴州府3株、寧波府5株、溫州府1株、嘉興府5株、湖州府4株、紹興府2株、金華府1株、臺州府1株、麗水府4株,共計34株。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省部分縣(市)的林業部門結合森林資源調查和地方林業志編纂,陸續開展區域性古樹名木調查,《開化林業志》《臨安林業志》《武義縣林業志》《建德縣林業志》《桐廬縣林業志》《富陽縣林業志》《諸暨市林業志》等均有記載。這一時期,根據各地進行的調查結果,部分學者也對全省的一些著名古樹做過匯編整理,如《浙江森林》(1993年)記錄銀杏等具有特色的古樹102株,隸屬于23科40屬43種,附有古樹名木名錄;《浙江植物志·總論卷》(1993年)記載全省百年以上古樹1.1萬株,隸屬于56科103屬157種,附有《浙江省古樹一覽表》;《浙江省林業志》(2001年)實錄古樹名木88株,其中珍稀孑遺7株、古木大樹23株、奇樹異木20株、名人名木24株、麗樹名果14株。
1996年,省綠化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綠委)、省林業廳印發《關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縣開展古樹名木調查,并做好編號造冊、建立檔案、樹立標志、明令保護等后續工作。據2000年匯總統計,全省古樹名木6.5萬株,隸屬于74科188屬338種(含變種)。其中樹齡少于100年的1.37萬株、101—300年的3.58萬株、301—500年的4792株、500年以上的1921株、年齡不詳的8864株。
2016年初,浙江率先在全國開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和古樹名木保護工程。據統計,浙江省古樹名木管理系統中共有古樹名木27.76萬株,其中存活的有27.49萬株,已死亡的有2697株。現有存活的古樹名木中一級1.34萬株,二級5.05萬株,三級21.08萬株,名木147株。古樹群共有3637個,存活16.83萬株。2017年浙江頒布了全省第一部專門針對古樹名木保護的政府法規《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
自開展普查工作和保護工程以來,浙江省財政共已投入1.3億元專項保護資金。共實施土壤改良3.42萬株、砌樹池9076株、支撐8201株、護欄2108株、封堵樹洞1020株,利用包樹箍、樹池透氣鋪裝、復壯溝、滲井、通氣管、幼樹靠接等復壯方法共637株。